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交流 >> 文章详情

新媒体赋能恩施人大宣传的“光合作用”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7-18 16:53   [收藏] [打印] [关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源泉。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片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热土上,人大宣传工作被赋予了独特使命——它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共同体意识的“光合作用场”,将制度的阳光、法治的雨露、民意的养分,转化为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本文以:恩施人大“公众号”为践,揭示人大宣传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的深层赋能密码。

一、根系:触摸制度温度,播撒民主的种子

宣传工作始于认知。对于人大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特别是其在民族地区的实践,首要任务是让公众感知其温度与力量。恩施人大宣传工作者推开“民主殿堂”的大门,将人代会现场代表们共商州是、举手表决的庄严场景,转化为民族团结的生动教材。这不仅仅是程序性报道,更是共同体政治认同的直观呈现。通过“代表风采”等专栏,聚焦土家族代表带领乡亲发展富硒茶产业等鲜活故事,宣传工作巧妙地将个体奋斗置于制度优势的宏大背景下。个体“点”的星光,折射出各民族共同奋斗、共享发展成果这一“面”的辉煌图景,在受众心中悄然播下制度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种子。宣传工作在此刻,是连接宏大制度与微观生活的“转化器”。

二、茎脉:深植法治沃土,构筑认同的基石

共同体意识的稳固,离不开法治的根基。人大宣传工作在立法与监督领域的深耕,正是构筑这一基石的关键。

立法宣传:唤醒共同的文化基因与法治信仰。宣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规,绝非简单的条文解读。跟随立法调研深入苗寨听歌、走进土家院落看织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共同体文化寻根之旅。宣传工作捕捉并放大这些瞬间,将法律条文的“冷知识”转化为守护共同精神家园的“热行动”。双语(汉语、苗语)普法宣传册送达偏远村寨,乡亲们围坐讨论的画面,生动诠释了法治如何成为跨越语言障碍、增进民族互信的“压舱石”与“连心桥”。此时的宣传工作,是文化记忆的唤醒者与法治共识的播种机。

监督报道:聚焦共同关切,化解共同难题。人大监督是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途径。宣传工作聚焦监督过程与成效,如推动解决学生“趴睡”变“躺睡”、跨区域饮水工程惠及土家苗寨等民生实事。镜头下不同民族孩子们共享舒适午休的灿烂笑容,文字间流淌的“共饮一江水”的动人故事,将抽象的“共同体利益”具象化。每一次对监督成效的报道,都在清晰地传递一个信息:人大制度是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平台,是维护和增进共同利益的坚实保障。这种基于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现实体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直接、最有力的粘合剂。宣传工作在此刻,是共同利益的放大器与情感认同的催化剂。

三、叶冠:创新传播形态,激发内生的活力

当认同的种子深植、基石稳固,宣传工作便需要更高阶的形态——激发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与传播活力。

形态创新,让叙事“活”起来。 恩施人大宣传工作者敏锐把握新媒体脉搏,将“代表风采”专栏升级为“一张图片一个故事”“图说家乡新貌”“共话团结情”等微传播矩阵。这种轻量化、视觉化、情感化的表达,打破了传统宣传的藩篱,让共同体故事在网络空间引发“暴增式”共鸣。一句“56个民族一家亲,恩施榜样!”的网友留言,便是新媒体强大凝聚力的最佳注脚。创新,让共同体叙事拥有了穿透圈层、直抵人心的“魔力”。

深入基层,让沟通“暖”起来。宣传工作绝非高高在上的单向输出。跟随“代表行动”深入田间地头、火塘院坝,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语”宣讲政策、传递成果,是恩施实践的另一法宝。在促膝谈心中,“政策好,各民族都是受益者”的真切感慨,胜过千言万语的宏大叙事。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赋予了宣传工作独特的温度与亲和力,让共同体意识在基层沃土中自然生长。

播种希望,让根脉“续”下去。宣传的终极目标,是激发行动、传承精神。宣传利川市汪营镇州人大代表张维珍用羊肚菌产业“带动”少数民族乡亲共同致富的故事,“带动”二字如同充满生命力的菌丝,不仅连接起个体与群体的利益纽带,更承载着共同富裕的希望与共同体意识生生不息的未来。宣传工作在此刻,是希望火种的传递者与内生力量的孵化器。它让个体奋斗的微光,汇聚成照亮共同体前程的星河。

恩施人大宣传工作的实践深刻揭示:有效的宣传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光合作用”系统。它通过触摸制度播撒认同(根系)、深植法治构筑基石(茎脉)、创新形态激发活力(叶冠),持续不断地将党的政策主张、人大的制度优势、法治的保障力量、共同的奋斗成果,转化为滋养共同体意识茁壮成长的养分与能量。

从“初相识”的敬畏探索,到“渐相知”的脉络把握,再到“终相融”的内化践行,恩施人大宣传人实现从信息传播者到共同体意识赋能者的角色升华。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镜头定格团结,用笔触书写同心,用创新凝聚共识,在武陵山区的壮丽画卷上,奋力书写着以宣传之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答卷。当每一粒“宣传种子”都深植沃土、奋力生长,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共同繁荣的“参天大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为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磅礴的恩施力量。(肖胜龙 周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