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以“五个聚焦”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4-03-29 17:04   [收藏] [打印] [关闭]

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坚持以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先行示范区为主线,聚焦“项目建设年”工作部署开展代表活动,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实效,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襄州实践。

聚焦中心大局,在项目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

全区人大系统、人大干部、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立足工作岗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和服务项目建设,为圆满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一是聚力打好招商“三大战役”。聚焦电子信息和油料产业链、龙头企业优势资源,积极配合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能产生税收、提供就业多的优质项目,打好招商突破战;紧盯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突破性发展高端服务业、行业协会延展招商信息链等重点工作,汇聚多方合力,牵头做好一批“专精特新”项目的对接工作,打好招商攻坚战;念好“拼”“抢”“实”三字经,以大员上阵、全员参与的担当作为,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的履职优势,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路线图的责任链条,对相关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督促、全程服务保障,助力打赢招商立体战,充分展现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敢闯敢拼的担当精神和实干奋进的工作作风。

二是聚力开展“四敢”先锋代表活动。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目标任务,区人大精心组织“打好新时代人大招商‘三大战役’,争做‘四敢’先锋”代表活动,要求各镇(街)、各代表活动组,把代表活动与“项目建设年”和作风建设有机融合,积极引导代表参与区委中心工作,努力在基层一线参与和服务项目建设中展现襄州人大代表的作为和担当。

聚焦关键领域,在依法监督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区人大系统坚持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把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一是凝聚共识开展监督。全区人大系统和各级人大代表坚持把人大开展监督的立足点放在助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依法司法上,在监督中参与决策,支持发展,服务大局,寓支持和服务于监督之中,形成合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部署上,精准聚焦区委中心工作,要求“一府一委两院”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法律意识,认真贯彻好、执行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高效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做好人大代表的视察检查工作。

二是突出重点开展监督。坚持把党委要求抓、群众意愿强、政府正在干、人大能推动的事项作为选题原则,聚焦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聚焦“项目建设年”和作风建设,精选监督议题,统筹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调研视察、代表约见、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推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是注重质效开展监督。持续深化拓展“123”监督成果转化运用,对每个重点问题、每项重点领域、每位被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展精准监督,出具监督工作意见书,提出监督工作交办函、履职工作提醒函,构建起审议督办、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全链条”式监督体系,促进人大监督成果有效转化为区委决策依据。探索建立人大监督与监委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贯通机制,制定试行办法,推动“四项监督”协同发力,有力提升人大监督工作质效。

聚焦代表工作,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代表履职动能

全区人大系统按照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先行示范区的安排部署,组织和动员全区1537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用好“五个一”量化考评办法,激励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在实践中提升履职能力和为民办实事成效。

一是深耕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提升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通过集中培训研学、代表回选区述职等方式,创造条件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和履职效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积极参与“回望光辉历程,坚定制度自信——庆祝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增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学以致用和履职实践相结合,引导代表把履职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来深度谋划和思考,并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和工作领域强化调查研究工作,为高质量履职打下坚实基础;持续开展好代表回原选区述职调研活动,切实增强代表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意识,增进代表与选民的联系,让代表能履职、善履职、履好职,争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引领者、示范者。

二是深入开展代表主题实践活动。严格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深化“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视频动员会的安排部署,持续深化“听听选民心里话·共同缔造幸福家”主题实践活动,巩固拓展现有的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和社区治理方面“五共”工作成果,坚持守正创新,在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探索出新路径,让人民群众共享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

三是深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完善“双联系”机制,坚持好、完善好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以及常委会组成人员下基层必访代表、开展执法检查必邀请代表、督办处理代表建议必见代表等做法,持续拓展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强化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工作,建好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加强对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指导,加强与基层其他民主民意平台的融合,实现全体代表进站开展活动全覆盖,让代表既想“回家”,又能作主,更善履职。加大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的建设力度,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实现代表全天候收集处理社情民意。健全区政府主要领导领办、部门协同联办、“点对点”“面对面”交办、“即提即转即办(复)”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完善人大常委会定期视察和“背靠背”评议督办工作制度,强力推动和高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身边事、烦心事。加强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反馈工作,建立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流程,着力形成办理工作闭环。

聚焦创新赋能,在品牌建设中提升人大工作质效

坚持用创新的理念、赋能的力量,发挥“五大品牌”联动功效,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把党的领导、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有机统一起来,持续提升“五大品牌”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是不断强化“党建+”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健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代表代言一方群众”工作机制,发挥好23个功能型代表党支部、85个党小组的功用,构建“党建引领、代表建功”的人大工作新格局,确保人大代表在党的领导下履职尽责,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组织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听听选民说说话”的协商推动力。持续推广“腾飞夜话”“法官说法+代表说理”、代表与选民话家常等协商形式,通过一场场“接地气”的“围炉夜话”“圆桌会”“板凳会”,丰富人大协商内涵,优化人大协商流程,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群众基础。

三是全面提升代表约见的实际成效。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环境保护、强县工程等中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代表约见和专题询问,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让高质高效的代表约见活动成为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行动。

四是不断深化“123”监督成果转化运用。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推动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联动起来,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监委监督、检察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贯通机制。把听取区政府有关问题整改情况和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开展满意度测评等监督工作做深做实,让“问题清单”切实转化为惠民的“成效清单”,努力将人大监督成果扎实转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

五是健全完善代表“五个一”量化考评机制。各镇(街)人大、区直代表小组要严格执行区人大新修订的代表履职量化考评办法,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等代表履职平台作用,全力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按照“五个一”的要求,组织好代表参加一次原选区述职、开展一次视察调研、提出一件高质量意见建议、进站接待一次选民、为民办成一件事等活动;持续规范代表履职考核工作,坚决杜绝履职考核“走过场”现象,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代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动能,以高质量的代表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聚焦机关建设,在自身建设中锤炼干部队伍

全区人大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机关”定位,按照“一讲三有”的工作要求,强化机关政治生态建设,树立鲜明的干事创业导向,让人大干部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来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铸牢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是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的生命线。区人大以创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注重锤炼机关干部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发扬“三不怕”的奉献精神,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全面提升人大干部的政治素养。

锻造专业型事业型的人大干部队伍。做实“清廉、书香、实干”机关建设工作,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创造一切条件,助力打造出一支在民主法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型人大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