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荆门市人大创新设立24个社会建设基层观察点,打通社会“神经末梢”架起民意连心桥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3-27 14:58   [收藏] [打印] [关闭]

3月24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设立社会建设基层观察点工作方案》,以“基层观察点+多元参与”模式创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目前,全市已在全市范围内设立24个社会建设基层观察点,构建起覆盖城乡、贯通部门、直通民意的立体化监督网络,人大社会建设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新阶段。

设立基层观察点这一创新机制,突破了人大社会建设工作的传统模式,以立体化、全方位融合实现治理效能跃升。阵地融合方面,依托全市226个代表联络站、1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及工会驿站、医保便民服务点等现有资源,将观察点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单元;队伍融合方面,组建由辖区人大代表、基层治理专家、志愿者构成的观察员队伍,形成“专业智库+在地力量”协同模式;在机制融合上,建立“分级负责、分层分类”意见处理机制,实现民生诉求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

基层观察点的运行凸显三大创新亮点:创建“靶向观察”机制,围绕残疾人就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引进高校毕业生留荆来荆就业创业等七大民生主题制定年度重点观察计划,4月—10月重点跟踪观察;构建“双线并行”工作模式,线下通过“民生面对面”“局长·群众面对面”等活动组织调研座谈,线上运用数字化平台实现民意实时采集;建立“三级联动”保障体系,市人大统筹督导,县(市、区)人大具体实施,相关市直部门协同配合,确保基层声音“听得到、传得上、办得实”。

据了解,全市首批设立的24个观察点涵盖了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对口部门,既包括沙洋县沙洋镇农建社区、钟祥市洋梓镇洋梓村等基层单元,也覆盖企业社区“爱心托管班”、12338妇女维权热线等特色服务平台。观察点将重点跟踪相关法规贯彻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情况,推动惠民政策精准落地。

“设立社会建设基层观察点,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荆门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建立季度会商、年度评估等机制,把观察点打造成为民情收集站、政策检验场、治理助推器,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基层治理创新样本。(李蕾蕾、魏小芳、赵俊)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