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支点效应”激活人大履职效能的三重维度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4-01 16:56   [收藏] [打印] [关闭]

春潮已起,东风正劲。2025年,迎来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省委、市委“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支点建设”的奋进号角,秭归县人大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新春第一会”精神,紧盯市委赋予秭归“五个加压奋进”新要求,发挥制度优势,更好履职尽责,为秭归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奋发有为展现人大担当。

厚植胜势,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为“战略共识”

“支点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要明方向,识大局,汇聚奋进力量,向县乡人大、四级代表传递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强烈信号。

博学之。准确把握聚焦聚力支点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什么是支点,为什么建支点,人大怎么助力支点建设”作为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课程、机关支部“三会一课”第一主题、“人大讲堂”第一内容,通过党组带头学、常委会集中学、代表履职学、培训专题学、机关日常学的分层学习制度,做到思想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明辨之。坚定不移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围绕市委、县委聚焦聚力支点建设的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把人大工作质效体现到聚焦聚力支点建设大局上来,确保人大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向、合力合拍,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表率。广宣之。坚持县乡人大一体推进,与政府部门、人民团体、专业协会密切协作,推动人大工作与支点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发扬“一个代表一面旗帜”精神,动员和号召党政干部代表、基层一线代表争当支点建设的桥梁纽带、岗位先进、社会模范,营造支点建设浓厚氛围,让聚焦聚力支点建设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击鼓催征,更好地把“光荣使命”转为“建设实景”

“支点建设”为秭归经济发展乘势而上提供了重大机遇,要强刚性、增实效,正确依法履职,把“职能职责”作为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强力手段。

议题在“精”。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围绕“支点建设”能级跨越、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等七大战略,重点突出“打好三峡、脐橙、屈原、生态四张牌”的工作策略,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年度监督议题,通过听取审议、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监督方式,努力推动县委决策部署落实。审议在“准”。围绕县委关于聚焦聚力支点建设的重大部署和计划、预算等法定工作,加强调研、咨询、论证,不断提高决议决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及时把县委的决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效果在“实”。加强和改进县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一委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办理闭环管理办法,针对听取报告的审议意见、视察调研提出的意见建议、监督活动提出的其他意见,形成“及时反馈、专题调研、专项研判、接续监督”全过程监督闭环,并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评价,逐步推动监督意见落地见效。

奋楫争先,更好地把“民之关切”转为“磅礴力量”

“支点建设”对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提供了新的要求,要察民情、聚民智,发挥代表作用,以代表工作为载体丰富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具体举措。

接续“行动”。按照省市人大“聚力支点建设·深化代表行动”统一部署,采取“1+N”方式,突出“小切口”、聚焦“大民生”,侧重柑橘产业发展、农旅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创新组建专业活动小组、功能活动小组、区域活动小组,通过“5号见”“村落夜话”“局长进站”等多种形式,深入拓展“双联”,每季度开展至少一次代表小组或“家站点”的集中活动,增强代表行动整体实效。精准“代言”。为推动一个个聚力聚焦支点建设的“金点子”落地生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议案建议“提、交、办、督”工作。事前健全议案建议提出前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切实把好政治关、法律关、质量关,让每一件议案建议都能提到点子上。事中不断改进批办流程,提升议案建议分批交办精准性。事后搭建联系代表“直通车”,让每一件议案建议办理都能取得满意结果。增强“本领”。以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聚焦高效履行职能,优化常委会组织工作,加强县乡人大的工作联系,扎实做好代表学习培训、履职监督管理、代表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工作,开设代表风采和代表行动专栏,讲好人大故事、民主故事、代表故事,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谭健康)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