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道以“三全工作法”推动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共同缔造
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人大代表如何作为,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人大杨园街道工委持续探索将人大代表履职与“共同缔造”理念充分融合的途径,延伸代表履职触角,代表履职平台线上线下全覆盖;激发居民自治热情,激活社会多方资源,共商共议场景全启动;找准基层破题路径,共享社会治理果实,力求居民诉求全解决,创新代表履职“三全工作法”。
一、延伸履职触角,居民诉求收集平台全覆盖
完善三级线下履职平台建设。武昌区人大杨园街道工委把人大代表站室建设布局与社区服务与管理相融合,形成“1+8+15”的三级线下履职平台,即1个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4个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4个人大代表楼宇联络点和15个社区代表联络站的三级履职平台架构,将37名省、市、区三级代表编入三级架构中,让代表力量覆盖到各社区网格和商务楼宇。三级履职平台负责人每周至少邀请一位代表进入站点接待选民,加强代表与市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沟通。
推出“i杨园”线上履职模块。在“i杨园”小程序上线运行“杨园街道代表直通车”模块,展示代表履职风采,公布杨园街道人大联络站点详细信息和诉求反映窗口,推出“代表线上答”窗口,让居民诉求直达代表手机,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向网络空间延伸,建立多方参与的线上交流平台,促进代表和居民、企业“零距离”沟通。
探索代表“进群”联系选民形式。今年,为了让代表“问症于民”、“问需于民”覆盖面更广、服务面更大,区人大杨园街道工委探索让首批5名人大代表进入武汉微邻里原选区居民议事群内,直面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社情民意轻松地把传达给人大代表。
二、创新履职方式,居民议事模式全启动
点对点沟通,开启“邻里面对面”场景。以社区代表联络站为基层平台,鼓励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长作用,与居民面对面,回应小区居民个性诉求。如粤汉里社区一片面积约5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周围裸露的土地高低不平,一遇下雨便会积水,在代表建议下,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废弃地的改造提升,将空地改造成以“粤汉铁路记忆”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广场;电力新村社区,在得知家住顶层的独居老人家管道漏水,代表立即联系施工队,在春节前夕帮助老人重新维修安装管道,解决房屋漏水“顽疾”;铁机路社区构二宿舍老旧小区,有200户居民家中仍未接通天然气,代表先后五次走进小区,直面居民,与市天然气公司、杨园学校、铁机路社区、居民代表、邻近小区物业一同商讨安装天然气管道方案,成功解决了近200户居民一直以来“扛罐上楼”的“急难愁盼”问题。
组与组协商,开启“百姓议事厅”场景。以社区代表中心联络站为片区平台,邀请片区居民代表小组进入“百姓议事厅”,让代表以“微商议小组”形式与居民共谋、共商、共同解决居民“关键小事”。在杨园街道四美塘社区代表中心联络站内,代表邀请粤汉里社区、四美塘社区、四美社区居民代表进入“百姓议事厅”,与由具有医疗行业、养老行业与医药行业背景组成“养老服务调研小组”,共同商议同心幸福食堂的建设和升级,历时一年,四美塘社区同心幸福食堂完成了建设完成—硬件升级—送餐上门—扩大服务范围的四轮转型升级,服务对象也从单一社区扩大到杨园辖区。在“幼儿教育调研组”代表大力推动下,电力新村社区儿童早教中心提档升级,省计生协会已将电力新村ECD0-3岁儿童早教中心纳入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室内“亲子小屋”和户外“亲子乐园”已全面建成,更大的场所可能为周边三个社区居民提供公益幼儿教育服务。
面对面“群聊”,开启“杨园大家说”场景。针对街域发展等重难点问题,以人大代表工作室为中心平台,启动“杨园大家说”场景,组织辖区企业与代表集中调研座谈和监督落实,推动杨园经济蓬勃发展。组织代表深入海创云科创企业园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倾听企业心声,提出代表建议,围绕“数智杨园”发展蓝图,抢抓“数字”战略机遇,了解武汉数创大厦内数字企业发展困难,为杨园街道数字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在助力核酸采样亭改造方面,代表集思广益,针对辖区居民普遍需求,从应急消防、爱心服务、医疗健康、文明志愿、党建服务和居民议事等6个方面进行改造,目前首批核酸采样亭已改造成7间“杨园小屋”并交付社区志愿者、热心居民使用管理。
三、建立履职新机制,促进居民诉求全解决
建立“共商”清单。武昌区人大杨园街道工委将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可提供的服务事项与履职意愿收集整理形成“代表资源清单”;通过线上、线下双途径收集整理居民个性化诉求、共性需求及急难问题,形成“居民诉求清单”;通过人大代表认领完成服务事项形成“实地调研清单”。通过建立三张清单,不断将代表履职专场与选民诉求相结合,不断丰富代表履职内涵,构建开放多元的代表履职新格局。
完善“共治”机制。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议事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完善“民有呼、大家应、代表督”的工作闭环机制。在开展居民议事前,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汇总整理出居民反馈诉求较为集中的问题,并确定议事题目与参与议事人员范围;居民议事中邀请与议题有关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与有关部门、企业、党员、居民实地调研和现场交流,充分吸纳居民意见,最终确定问题解决方案;议事结束后,人大代表持续监督问题解决进展,助推民生实事项目如期落实。
收获“共享”成果。办好民生实事,推动老旧小区杨园街道理工大水运小区,24个单元楼栋全部加装电梯,并创新使用“台阶摊费”法解决费用问题,鼓励居民自发组成志愿队维护电梯后续运营,该小区加装电梯的经验被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强化基层治理,在余家头社区“百姓议事厅”内,2名代表提出引进专业公司进驻小区进行电动车棚建设和管理的建议,从根本解决怡景苑小区电动车充电难问题,后期该经验被推广运用到辖区10个社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了解杨园海创云国际企业中心发展瓶颈,提出代表建议,促成部门和街道联合开展政策宣讲会3场,召开银企对接会6场,助力企业在汉发展壮大。帮扶数字企业在武昌发展,推动武昌区九部门在武汉数创大厦集中设点,现场办公提供13项政务便民服务。
“代表三进·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武汉市武昌区人大杨园街道工委发挥敢想、敢谋、敢干、敢突破的“四敢”作风,持续探索基层人大“共同缔造”工作机制创新,在实践中验证机制实效并加以健全完善,逐渐将基层人大创新制度构建成符合基层实际、有利代表履职的制度体系,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在“代表三进·共同缔造”活动中充分彰显,让“代表三进·共同缔造”活动成效更多惠及群众。(程青)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