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仙桃:以“四定”工作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如何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近两年来,仙桃市人大常委会探索采用定向履职、定标积分、定点下沉、定期联络的“四定”工作法,构建起市镇两级人大、1900名人大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人大代表在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当先锋、做表率,当好仙桃高质量发展“护航人”。
定向履职,有位更有为
“厂房环境要提升,安全生产标识要及时更新……”9月26日,在侨光石化公司,14名市镇人大代表现场提出整改意见。
当日,彭场镇组成专题调研组,聚焦“打通痛点难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对辖区企业、医院、学校开展专题调研。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推行的“项目化”履职新机制。
“人大代表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大场景’中找准人大工作‘小切口’,在一线监督检查、履职服务、解决问题、检验成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狠抓乡镇人大基础建设,推动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印发《镇(街道)人大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对管理对象、评价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结果运用等进行细化;从党委领导、履职活动、法定会议、自身建设等方面,为镇(街道)人大开出2张任务清单。工作干什么?怎么干?履职细则“一目了然”。
制度、清单既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了指引,同时也戴上“紧箍咒”。“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成代表共识。
“芥菜种子旱不得,一定要洒水保湿,苗才长得好。”今年9月,在郑场镇马垸村6组,市人大代表、镇农技服务中心站站长郑先栋将课堂办到农户家门口,为马垸村村民讲解育种技术、抗旱防虫方法。
变“坐等式”为“上门式”联系,郑场镇人大将代表为民履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以前是带着耳朵听、拿着钢笔记,现在更倾向于带着资源去服务,这让代表履职更实在、更有动力。”郑先栋感慨。
项目化履职,激发了人大代表的角色意识和履职热情。广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民意民声,从身边群众关心、个人力所能及、工作职责相关等实际问题出发,共开展各类活动110余次,发现并督促解决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网改造、停车难、校外培训等问题330多个,真正把民心工程、实事项目办到了群众心坎里。
定标积分,出力又出彩
人大工作的开展靠代表,水平看代表,潜力也在代表。如何最大程度激发代表履职主动性?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推出代表履职积分制管理办法:设置出席会议、提出议案建议、参加视察调研、参加工作评议、向选民述职等13个评分项目,通过基础积分、正向加分、反向扣分,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综合反映代表实际履职情况,并将代表年度总积分排名情况作为代表评优评先、推荐留任的重要依据。
435名市人大代表的现实表现被逐一量化,尤其是对代表人代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履职列出12项考核内容,实现“365天”履职评价。
“基础积分60分,加分积分285分,扣除积分0分,积分排名第一。”记者在市人大代表履职积分制平台看到,截至9月底,剅河代表团代表、何台村支部书记许艳平荣登积分榜榜首。
“做什么能得分,做什么会扣分,积分制为我们代表高效履职提供了方向。”许艳平深有感触地说。
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在积分制的推动下,代表们跑田间地头的劲头更足了,带动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市人大代表胡红伟,带领胡场镇朱场村借助全域国土整治东风,招引市场主体,发展高产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整治鱼池、空地2700亩,实现群众亩均增收1000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万元。
为解决坟墓搬迁问题,市人大代表严楚清连续上门20多次,用真心、真情感动村民,助力200多座坟一个星期内全部迁完,久拖2年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定点下沉,“贴身”更贴心
“我在‘家站室’反映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电动车停车充电,既方便又安全。”沙嘴街道九十墩社区居民尹群新满脸感激。
尹群新提到的“家站室”,是2022年沙嘴街道倾力打造的首家“家”“站”“室”三合一人大“代表之家”。现有省十四届人大代表3名、市第十届人大代表15名。
经过一年运作,这里俨然成为代表们联系周边7个社区选民的主阵地。
“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今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双联系”工作机制,做实代表到“家站室”下沉履职,更好推动“群众问题”变为“代表问效”。
干河街道满庭春社区“为您而来”代表工作室,采取“互联网+履职”服务积分模式,让代表履职“不打烊”、联系群众全天候。
代表“沉”下去,民意“聚”起来。尽快解决小区路灯不亮、花坛破损问题;建议开设剪纸课堂,传承非遗文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小区可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为您而来”代表工作室收集到的各类意见建议,都能得到及时答复和落实。居民们都说,有问题找代表就对了。
依托全市20个代表之家、84个代表联络站,435名市人大代表紧扣示范区建设总目标,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数字仙桃建设、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代表行动,最大限度倾听民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推动一批“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胡场镇阿尔迪有机生态园负责人宋啟煊,在园内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针对村民增收无途径、家门口就业难等问题,大力推进三产融合,扩展“电商”经营模式,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帮助村民增收530万元。
定期联络,准时又高效
桌子这头,居民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另一头,代表们耐心倾听、仔细记录,空气中充溢着信任和期待。
这是9月28日长埫口镇人大主席团定期开展的代表接待日里的一个场景。
代表接待日活动是一个充分反映民意的平台,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不断强化制度和机制建设,切实推动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工作走深走实。
“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长埫口镇人大主席熊文介绍,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每2个月组织代表开展一次集中活动、每个月28日为“代表固定接待日”,常态化推动代表“进站”履职。今年上半年,代表还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停车难、食品安全等问题和诉求36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主动亮身份、见行动、作表率,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当做“履职清单”,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代表离得很近、代表就在身边。
“不达目的不放手、不见成效不罢休。”市人大代表、彭场镇大岭村共同缔造理事会理事长刘念,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列出清单,逐一销号管理。随着康养中心、牛鼻岛研学拓展、大岭造食品加工、月亮公社农业项目的建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毛嘴镇建立“线上+线下”代表联系群众机制,线上建立小桥口、向阳、珠玑、紫荆代表联络站微信群,线下在古堤村实行代表坐班制,拓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渠道。
郑场镇根据代表工作特长和行业特点,先后成立了农业技术咨询、医疗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8个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专项服务。
定期联络不断档,年底述职不走样。为确保履职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述职评议工作的推动作用,每年组织代表围绕提出代表建议、办理民生实事等6个方面重点工作,向选民“面对面”述职,实现届内代表述职全覆盖,确保代表履职在平时、在身边、在一线。(吴紫超)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