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人大代表助力共建“知青记忆”小镇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9-07 17:08   [收藏] [打印] [关闭]

近日,走进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王家坝村,烈日炎炎下,本该安静的午后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只见村民们撸起袖子,戴着草帽,有的在砌花坛,有的在刷墙,正在对家户门口进行环境改造。

人大“搭台”,共谋方向明思路

今年以来,为积极响应点军区人大“关于打造点军全域智慧旅游廊道,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议案”办理,土城乡人大结合人民公社时期留存下来的王家坝知青点,谋划了王家坝集镇旅游廊道的建设。茅家店村人大代表、村干部孙宗军、方华等和群众一起,充分利用“5号见”屋场会、逢四说事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最终确立以“改面子、清网子、建场子、搭院子”的改造思路。

2023年5月,村民们眼看着核心区域乱如蛛网的空中“飞线”统一下地、杂乱无章的街头路边打理整洁、平淡无奇的房屋墙面绘上知青元素,大家对王家坝知青记忆小镇的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有了信心,对接下来涉及全体村民的庭院建设产生了浓浓的期待,人大代表和村干部趁热打铁,积极组织村民们通过屋场会形式,让大家出点子、说想法、提计划。通过多次商量,最后一致决定结合各家实际情况,出钱出力,努力实现“一家一户景,景色各自美”的庭院建设目标,要努力让外来游客和241国道上过路的车辆多停留一会儿、多吃几次地道的农家饭。

代表“打样”,共建家园出特色

集镇立面改造中

群众有想法,代表当表率。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也为了给村民们“打个样”,区、乡人大代表方华发动家人,下班后去河道搬石头,在网上学方案,到市区买建材,第一个建成了以假山流水为主题的家庭院落。榜样在前,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壮劳力们主动加入施工队出工出力,家里的老人让出一楼堂屋供工人歇息乘凉,提供凉茶热水,连小孩子都去到河边和山林里找石头和花草,施工现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各家各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王秀芳家有漂亮石头,准备在稻场做个流水性的假山池;王世洪和邹农焕爱种花,自建15米花坛,栽种上了艳丽的秋海棠......村民们把坛坛罐罐、链条、轮胎、木头、砖、瓦片、石头都翻找来,努力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乡村庭院。

众人“拾柴”,共管项目提品质

“沈师傅,你要垫到池子底下的砖,我家有。”“师傅,注意安全,天气太热了,我把家里大电风扇拿出来,给你们吹,凉茶给您们放桌上了,渴了你们去拿”……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王家坝知青记忆小镇的庭院建设现场。村里所有人都自发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搞建设,5户居民主动清除河道边农作物、让地171平方米支持后街河道建设;50多户居民主动让出自家稻场,方便施工队进场铺设主网线,完成9000米弱电下地,让知青记忆小镇的变化日新月异。为了保证美丽庭院建设安全、美观、整洁,人大代表们还邀请正放暑假的外村大学生入门入户参与打分评选,请乡建环中心工作人员来进行人居环境检查,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指导。通过组织全体村民的共同商议,还制定实施了“环境卫生积分制”,加强建成后的公共管理。

集镇立面改造后

截至目前,土城乡知青记忆小镇建设已完成71栋民居立面改造,38户美丽庭院改造。

从被“催着干”到“主动干”“加紧干”,发生改变的不仅是集镇的外貌,更是居民的精气神,正如参加知青记忆专访活动的知青代表王敏所感:“这派共同劳动的景象,不禁让我回忆起知青岁月那难忘的奋斗时光”。

下一步,土城乡人大将组织代表持续融入共同缔造活动,找准着力点,为助推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通讯员:梅斌 向奎)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