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两代人大代表赓续前行 奋力缔造美丽幸福新向湾
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向湾村是湖北省绿色幸福村、省级生态村、襄阳市A级景区式村庄,与昔日相比,向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向湾村的变化,离不开坚守在向湾的两代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
怀揣已久,红色致富心愿终启航
向湾村紧邻大洪山余脉,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六师和襄阳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革命活动的主战场,这里发生的战斗近百余次,最著名的是曾任新四军五师警卫营教导员谢坤血战扁石岩战役。
这里有山有水有景观,有容有貌有历史文化,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新,但老百姓依旧靠着种地过着贫苦的生活,这是昔日向湾村的真实写照。
眼见着这么美的景色,这么丰富的红色资源,群众生活依然贫困。区五届人大代表、原村支部书记向志庆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家门口”的红色文化大放光彩并成为点燃群众致富的“火种”。
思想引领行动。为了挖掘向湾村的红色历史文化,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向志庆向区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深挖红色资源,助力向湾村发展的建议》,由此,拉开了向湾村打造红色文化基地的序幕。
襄阳老促会、区文化新局、黄龙镇政府高度重视这一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积极行动,合力助推向湾村的发展,2020年,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对向湾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红色引领、生态优先、景观重点、公建配套为准则,实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整个项目建设共四大板块:从镇区到纪念碑的10公里红军路,红色文化纪念馆,红九军二十六师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总投资约3500万元。
蓝图已规划,实施正当时。可是3500万元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不忘嘱托,带领群众接续前行
时间转眼到了2021年,基层组织换届,向志庆也因到龄不再担任向湾村支部书记,可他的心愿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很是遗憾。此时,他的儿子向瑞当选为区六届人大代表、向湾村村支部书记。年轻的向瑞承载着父亲的心愿,继续在红色文化上做文章,致力于推动红色产业成势见效。
为了加快项目的推进和建设,向瑞多次到区、镇汇报争取资金,最终通过政府债券的形式解决了资金问题。在红色项目建设中,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蹲守在项目建设现场,积极协调解决搬迁、用地等问题,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全力以赴支持红色项目建设。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四大板块如期建设完成,借助红色景点的相继建成,向湾村的各项发展顿生活力。
如何让景点发挥产业带动效应?向湾的老百姓期待着。
年轻人的优势就是思维活跃。向瑞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充分运用人大代表联系络站这一平台,与村干部一起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统一思想认识,最终找到了助推向湾村发展的新路子,即走农旅、文旅、研学融合之路,把资源、产业、文化全部带动起来。
在他的推动下,将组织开展党史和党性教育、红色团建、田园采摘一系列活动作为挖掘红色资源的有力举措,形成了“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餐、讲一个红军故事、听一堂红军党课、体验一场红军战斗”的“五个一”相结合的红色旅游品牌。同时,围绕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向湾村还配套农副产品展销厅和红军食堂,让游客来了有听的,有看的,有玩的,有购的,有吃的,仅农副产品展销厅和红军食堂,就为村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8个,短时岗位20个,增加了稳定的收入,有力地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目前,向湾村已建成集历史古迹、红色教育基地、自然景观和特色产业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线路,形成一个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品尝、摄影、露营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产业链,进一步激发了向湾村发展的活力。据统计,该红色教育基地年接待瞻仰学习的社会各界人士超15万人(次)。
向湾村村民吴文明说:“以前我养的鸡、鸡蛋,种的红薯、菜园的蔬菜,都要拿到镇上去卖,如今,足不出户,都被游客带走了,收入倍增。”
开拓进取,引领向湾发展新方向
向湾的乡村游“活”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这里休闲。怎样让城里人能留下来,住下来,这又成为向瑞思考的新问题。
城乡融合为向湾村发展指明了新方向。2022年,向湾村又引进“新村民”文化团队在向湾村建设“新村民城乡文化空间交流站”,探索打造一个城乡文化融合的第三空间,让城市人体验“新村民”的感受。
新村民城乡文化空间交流站就在距离红色纪念馆一公里外一家小院里。目前,小院有乡村咖啡馆、乡村书店,以及麦田活动区域几个板块。小小咖啡馆,为向湾村注入了城市时尚元素,向湾村也成了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新村民城乡文化空间交流站主要创始人良慧琛说:“现在,咖啡馆每天的销量有80杯左右,周末则可以达到150杯,咖啡馆日均营收超过2000元。”
目前,向瑞已和新村民城乡文化空间交流站一起,继续深化文化与艺术交流、直播带货、产品设计等一系列拓展开发工作,让村民手中的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让农产品随时随地出现在网络,让农产品销售借助乡村文化传播焕发新活力。为此,向瑞带领向湾村两委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分别为他们量身定制农家乐、小旅馆、小酒坊、小电商、小茶坊、小书吧等发展模式,统筹谋划将精致生活融入到每一户农家中,给足城市生活一样的体验,吸引更多城里人来到农村,寻找诗和远方。
向湾小酒坊主人曾德春说:“现在来向湾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这小酒坊的生意越来越好,酒已经供不应求了。”
初春时节,大洪山余脉上盛开的桃花与向湾村红色景点遥相辉映,把向湾村点缀的如诗如画。两代人大代表不忘初心、接力坚守,让昔日的“山旮旯”华丽碟变成为热闹的、时尚的、生态的、有文化气息的美丽幸福乡村。(通讯员:毛小青)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