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宜都市五眼泉镇人大以“环保银行”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新路径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8-01 15:58   [收藏] [打印] [关闭]

“以前的生活垃圾都是随便乱扔,没想到现在还能废物利用兑换日用品,这蛮好,真滴是蛮好!我回去跟周围的邻居都宣传一下,让大家都过来换。”7月3日一早,在宜都市五眼泉镇荷叶溪村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门口,四组的蔡历芬提着刚刚兑换的陈醋、生抽和蚊香,满脸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自7月1日,位于宜都市五眼泉镇荷叶溪村的“环保银行”成立以来,老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超市逐渐热闹了起来。

“在家的都是老人居多,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而且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带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岂不是成了摆设?”在今年年初的“1·2·4”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中,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疑问。

乡村怎么管,群众说了算。

五眼泉镇人大第三代表活动小组在了解情况后,组织辖区内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入户走访,并会同村“两委”干部一起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户长会,充分听取民需民盼。经过多次协商讨论,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结合荷叶溪村实际,最终确定以“1+2”的模式,即以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为抓手,结合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明确了工作开展的方向,可村里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限,村集体经济力量也较为薄弱,如何高效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让大家犯了难。

人大搭台,代表助力,一场企业到村慰问活动给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送来了“及时雨”。湖北欣益玫日化有限公司负责人与五眼泉镇人大代表王晓波同为退役军人,了解到企业慰问的信息后,王晓波便主动与其联系,介绍村里的相关情况和需求,最终争取到了该公司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通过线上开发“老乡乐淘淘”小程序,在线下设计积分存折,以“‘村企’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最终成立了村“环保银行”。

在荷叶溪村“环保银行”的墙上醒目位置,《农村垃圾分类减量规范管理制度》《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细则》等制度明确清晰——包装纸壳每斤积1分、纽扣电池2个积1分……村民在这里可以用旧衣服、废电池、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来兑换积分,“环保银行”以略高于市场价60%的标准收购,转换成积分形式后,积攒到一定的积分就能道兑换超市兑换到洗洁精、肥皂、调味品等20多种老百姓家中日常需要的生活用品。

“存进去的是垃圾,换回来的是日用品,且废旧物资兑换的积分折价比市场价高、日用品折价比市场价低,这‘一高一低’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在荷叶溪村“环保银行”成立大会上,王晓波给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道。

“村里回收给的积分高,存入环保银行,可以随时进行商品兑换,既方便又实惠。”

村民通过垃圾分类和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积分存入环保银行,在村委会“积分兑换超市”或者“老乡乐淘淘”小程序中进行商品兑换。不仅如此,通过线上小程序,还可以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老百姓致富增收,鼓了群众的“钱袋子”。7月5日上午,第一批农产品宜都本地“全盘李子”上线后,当天销量近5000斤。

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为保证“环保银行”规范运营,王晓波委托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跟进监督。村里还组织志愿者们分小组开展知识培训,并发放指导手册,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同时,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纳入“五美四福”家庭、共同缔造示范户评比,并进行相应物质奖励,让大家相互监督。

截止目前,“环保银行”已经收到了废纸416斤、旧衣服286斤、编织袋280个、塑料瓶和易拉罐1000余个,以及有害垃圾草药瓶51个、农药瓶165个、杀虫剂空瓶11个。有近100余人到村里来兑换,还有不少群众通过微信、电话进行咨询。

“代表+群众、线上+线下、专业+行业、保障+监督,镇人大一直在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与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有机融合的新路径。”镇人大主席高超说道。

据悉,2023年初,五眼泉镇人大率先在宜都市建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探索开展“六小”整治(小堰塘、小菜园、小道场、小柴房、小猪圈、小鸡舍),打造“两溪两桥”片区邻里生活“绿盈桥”,建设“生态之家”微场景,现如今“环保银行”的成立是五眼泉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新路子,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在全体村民的面前徐徐铺展开来。(通讯员:覃素)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