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十堰市郧阳区:专业代表小组让履职更专业
“内行出马,一个顶仨!”刚参加完乡村建设治理专业代表小组活动的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人大主席张宏兴奋地说到。
为更好发挥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凝聚并汲取各行业人大代表的集体智慧,提升代表活动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十堰市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在加大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结合年度监督工作议题和代表行动的开展,组建了5个专业代表小组,涵盖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乡村建设治理、工业经济、品质县城建设与社区治理、平安郧阳建设等领域,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活动,让代表履职有了更专业的“用武”之地,实现了阵地“搭建”起来、小组“活跃”起来、代表“忙碌”起来的代表工作新局面。
聚力专业优势,搭“台”为民
建言献策的精准性,是人大代表履职的核心。如何让建言更准、监督更实、成效更优,是新时期基层人大工作的新课题。
围绕省、市、区委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从辖区1517名四级人大代表中遴选80名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从事相关行业、熟悉相关工作及法律法规的代表,分领域、分区域、分专业,打造专业团队,组建5个专业代表小组,由常委会领导任专业代表小组组长,由所在乡镇人大主席和区人大及常委会相关委室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立足活动阵地开展专业代表行动,真正做到让代表发挥专长履职为民。
6月28日,柳陂龙韵村代表联络站,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专业代表小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立足五化(服务信息化、发展绿色化、建设景区化、运营市场化、村景一体化),就如何“建设五场”(振兴剧场、体验渔场、生态农场、红色馆场、武当秀场),为打造和美易迁幸福新村进行“共商共谋”,现场讨论热烈,妙招频出。
“以前参加视察调研等活动,有些领域对我而言是陌生的,导致开会时没有底气,不敢说、不会说,如坐针毡。现在参加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底气也足了,胆子也大了,总有说不完的话。”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专业代表小组代表凌桂华激动地说。
聚集专业活动,打破“僵”局
青龙泉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共安置了4200余户15000余名易迁群众,涉及留守儿童、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照料以及青壮年就业等诸多难题。
7月10日,15名乡村建设治理组专业代表来到青龙泉社区代表联络站,就“如何解决留守老人儿童的照料与青壮年就业难题”,与社区干部、党员群众等面对面交流讨论,直击痛点,把脉问诊。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乡村建设治理专业代表组组长肖安长通过走访调研,提出《关于青龙泉社区安幼养老的建议》《关于积分兑换的建议》均得到采纳,并很快得到办理落实。针对专业代表小组的设立,他说:“代表有专长,履职分专业,建议才会更精准,起到了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为让代表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民发声、为民代言、助力发展,该区人大常委会打破以往“进家入站”按选区划分的固化模式,将同一专业类别、同一行业领域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整合到一个专业小组,通过聚焦代表专长的“组团”模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使专业代表履职实现了新常态。
聚合专业力量,亮“招”出彩
伴随着常态化开展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各个领域的专业代表纷纷“出招亮剑”,展现了专业素养,亮出了履职风采。
平安郧阳建设专业代表小组围绕交通执法调研座谈,对规范执法程序、文明执法建言献策;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专业代表小组深入景区景点收集问题、研究对策;乡村建设治理专业代表小组围绕安幼养老、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进村入户,听群众牢骚话、心里话;品质县城建设代表专业小组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广泛征集意见,增强民生福祉;工业经济代表专业小组进园区、进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形势,帮忙协调解决经营难题……
“感觉现在的用武之地更大了!”既是区人大代表、又是实体制造企业法人的金波,在微信群互动交流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群友都是我的同行,讨论的议题和我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尤其是区人大常委会连续多年开展营商环境专题询问和专项监督,不仅督到了我们心坎上,也为各类市场主体排了忧解了难。”
各专业代表小组不仅建立了微信工作群,让代表们日常互动“微联动”,还及时把代表们提出的“经典成分”,以调研报告、代表建议等形式向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提了不白提,议了有结果。
“通过组建开展专业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履职的劲头儿更足了,干劲更大了,达到了建言更精准、措施更专业、监督更有力、成效更明显的预期效果”。郧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成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将进一步丰富专业代表小组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把专业代表的专业优势发挥的更突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郧阳实践走深走实。(通讯员:沈进军 陈静)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