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秭归县水田坝乡“代表行动”中的“四个一”故事
近几年来,秭归县水田坝乡抢抓中国橙谷·环吒溪河4A级旅游度假区、环吒溪河共同富裕先行带“双创双建”的重大机遇,组织人大代表扎实开展“代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加速推进,让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一场会议的效能。“‘中彩项目’建成后我们的人居环境也将变得更加美丽,请大伙儿多多配合……。”去年下半年的一天,由县人大代表、乡人大主席汪元松主持召开的一场村落会议正在龙口村沙湾子村院坝子里举行,中心议题就是共商“中彩项目”征地拆迁事宜。
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覆盖吒溪河周围5个村的产业提档升级、环境整治、公益设施等。“中彩项目”是该示范区的核心内容,但因周围均是“寸土寸金”的脐橙果园,所以,该村的项目征地拆迁难度较大。
为促使该项目顺利推进,乡人大主席汪元松放弃国庆节休息时间,带领工作专班多次到项目规划区域现场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客观分析项目落地的好处,耐心宣讲项目实施的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群众的心结被打开,支持项目发展的村民越来越多,最终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确保了该项目如期顺利进行。
一条公路的背后。“选民既然选我当代表了,我就要随时随地为选民着想,以实际行动回报选民……。”乡人大代表、兴合村农民宋洪新逢人就说。
为解决柑农长期期盼的“老大难”问题,宋洪新多次到群众家中征求打通果园路的方案,最终,“大家的路大家修,不找麻烦不添堵,大伙儿筹钱移树,合力修通幸福路”的共识终于达成,27户户主先后在修路方案上“庄严”按下手印。
在公路修建中,宋洪新白天在工地负责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督,晚上还要到少数柑农家协调相关矛盾,那阵子,宋洪新整天起早贪黑,奔波于工地与柑农家中,脸晒黑了,人也瘦了一圈儿,但他从未叫过一声苦。在宋洪新引领下,大伙儿齐心协力、艰苦奋战的成果终于显现,一条长1.3公里的新修果园路顺利铺通,川流不息的柑橘运输车直接开到了果树下。
一口古井的嬗变。龙口村有一口“古井”,能从破败不堪到焕发新彩,乡人大代表、龙口村落理事长胡辉可谓“功不可没”。
“过去,这口‘古井’里的水养活了村落几百口人,被龙口村民尊称为“龙水”,只因这些年来管理不善,周围杂草丛生,水量也日益减少。
为了让“古井”焕“新颜”,胡辉组织全体村民共同商议,通过了翻新方案,制定了共同出资出劳的施工措施。仅两天时间,就让“古井”卸下多年“负重”,井内淤泥被清理干净,沟渠全部疏通。
“修复‘古井’虽然是一件小事,但群众身边的小事没有人管就会变成大事了。这口井承载了全村几百口人家的生产、生活用水重担,不仅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种寄托,更是保障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胡辉高兴地说。作为“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的具体行动,胡辉还通过召开村落议事会的形式,组织村民制定了“古井”管理制定,明确专人负责看管,确保“古井”得到长期维护,产生良好效益。
一段顺口溜的反转。“如今咱们冯家湾,公路足有7米宽,柑橘运输再不难,共同缔造加油干。”近来,一段新的顺口溜在青蒿峪村冯家湾村落上上下下广为流传。
然而,过去挂在冯家湾老百姓嘴边的顺口溜,却是另一个“版本”。“秭归有个冯家湾,望到集镇真好看,可是想去难上难,坐车要翻几座山。”侧重反映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而改变这则顺口溜的主人公就是乡人大代表、青蒿峪村财经委员宋茂林。
在宋茂林连续几年的代表建议和督办下,一条由政府投资材料费、农户户调生产资料、出工出劳修建的1.3公里的通村断头公路终于打通了,结束了老百姓祖祖辈辈肩挑背驮走山路的历史。
“过去只要一下雨,出门就是一身泥,因为各家各户房子小、住得挤,厕所猪圈乱稀稀,一天到晚闻臭气。环境整治合民意,雨污分流更有序,人行道路铺水泥,感谢代表宋会计。”57岁的冯家骥每次提到宋茂林为民履职的成绩时,总是出口成章、滔滔不绝。(郝光益 朱德军)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