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五峰县傅家堰乡人大代表助力打通村民生活“幸福路”
400米机耕道建成的这一天,章永海十分激动,他眼含泪水说:“17年了,这条路让我付出了一条腿,今天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
章永海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乡白庙村三组村民,2023年白庙村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推进机耕道建设,章永海第一个赞成并率先报名。“我有19亩橘园,机耕道修好了,我要把橘子运出去,卖到更远的地方……”
2022年以来,傅家堰乡人大聚焦“群众最想做什么?”,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召开十余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屋场会的形式与群众面对面,闻群众所思、听群众所想,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从众多需求中发现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建好农业生产的机耕路。
期间,乡人大主席团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15次,将群众迫切需求和调研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乡党委政府,经多部门协调和多次向上争取,傅家堰乡从2022年开始试点,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推进机耕道建设,打通农村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有了好模式,标准和细节怎么定?否则会影响施工进度和效果。
“代表活动要开展在第一线,我们要一个片区一个片区跑,帮老百姓算好账,争取减工、降本、扩面,让老百姓‘钱尽其用’。”乡人大主席组织动员代表一线为群众解难题。
在综合考虑建材价格波动、人工费用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奖补标准为150元/米,由群众自发投工投劳,既可减少人工费支出,又能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人大代表不仅上门给我们讲懂了扶助政策,还算了一套明白账,有他们的参与和监督,我们更放心。”在全乡第一条“以奖代补”机耕道建成验收合格后,群众信心倍增,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我家机耕道快建设完工了,我要请大人代表来帮忙看一看,工程质量达不达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群众自发与人大代表一起变身“监理人”,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状况,共同保障项目质效。在人大代表的支持和引导下,群众主动参与从项目规划、建设、运行到监督的全过程,真正享有了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2022年以来,傅家堰乡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硬化机耕道12.4公里,惠及群众169户,章永海所在的白庙村还硬化精品桔柚产业运输机耕道5.7公里。
“2006年,看着橘园里的橘子运不出去,我心里着急,忙着自己动手修路,结果被机器压断了右腿,落下终身残疾!现在,在代表们的助力下,路终于修好了,对他们的工作我要表达深深的谢意。”章永海开心地说,眼神里充满对新生活的美好期待。(通讯员:尚小艺)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