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通城县:以“五进”为载体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
省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活动以来,通城县人大常委会以推动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实事小事为切入点,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入开展“聚力共同缔造·共建隽秀通城”代表活动,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进社区、进企业、进村组、进农户、进家站,深入推进“一下三民”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进“区”听声促治理
近期,代表们走进隽水镇老小区白沙社区进行调研,认真听取项目管理者、物业、居民关于社区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居民反映,宝利花园小区存在变压器房安全隐患、消防水管和生活用水未分离、后门坡度过高不能关闭等问题,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希望人大代表向相关部门反映,将其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行动内容统筹解决。
代表们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居民提出的诉求意见认真归纳总结,形成书面建议,按程序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并及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实行全程跟踪、定期回访,确保居民需求和代表建议得到高效办理和解决。
进“企”纾困促发展
为了解镇域内企业需求,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服务企业的职能优势,通城县人大组织代表们深入辖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和建议,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全方位做好助企服务保障工作。在百里境泉酒业,企业反映附近手机信号弱、道路坑洼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营销。代表立即与咸宁移动通城分公司、县交通局进行沟通协调。目前,咸宁移动通城分公司已为企业申请新建一个4G基站;通往百里境泉文创园的路面已完成了硬化,刷黑及安装路灯等工作正按计划推进。
代表们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微信交流等方式,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及时回应,推动问题逐一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进“组”调研促和美
在代表活动过程中,通城县人大常委会重点围绕“共同缔造”样板点的建设规划和进展情况,有序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调研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情况、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基层社会治理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等。
代表们按计划分贝前往共同缔造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传“共同缔造”的深刻内涵,结合村组实际情况召开院落会,广泛倾听群众意愿和心声,收集归纳群众意见,与群众一起分析讨论共同缔造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凝聚共识,提出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方面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谋划者、参与者、践行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参与度。
进“户”解忧促民生
在开展代表活动中,代表们注重以“小切口”来剖析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基层群众解决问题,带来实惠,如在华家村周智取家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他家养猪场的线路老化,用电存在安全隐患,急需改造电路配加三箱四线箱。为此,县人大常委会专门邀请县委宣传部、县电力公司、四庄乡、华家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等相关负责同志到周智取的养猪场现场调研,商讨解决用电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在一周之内就免费解决了养猪场用电不安全的隐患。
代表用实际行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帮扶与温暖,彰显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的使命感、责任感。
进“站”接访促和谐
通城县人大常委会在代表活动中,注重发挥代表们深植于人民的优势,组织代表们通过“进站接访、主动约访、上门走访”等形式,帮助群众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如塘湖镇龙印村11组村民夏某、瞿某因土地权属问题发生争议。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闻讯后立即到现场进行调解,在代表和村干部以案说法、以情说理的劝解下,让双方都意识到自身的错误,通过换位思考方式,达成互谅互让共识,成功化解邻里矛盾的升级,带来了一方平安。
代表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确保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为基层治理提供强大助力,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共同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美丽乡村。
截止目前,通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县1075名各级人大代表共走访村(社区)184个、企业62家、农户844户、家站71个,收集意见建议889条,其中:现场解决或释疑解惑374条,提交乡镇政府研究处理455条,转交县人民政府办理60条。
下一步,通城县人大常委会将立足人大制度优势和资源禀赋,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分层分类做好代表跟踪督办工作,认真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意见办理的满意度,广泛收集基层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的好方法、好建议,凝聚起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强大合力。(通讯员:丹艳 黎作栋)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