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竹溪县:人大代表助力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7-04 15:02   [收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竹溪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部署,组织代表开展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县11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聚焦乡村建设“六件事”,以“六查”为重点,组织代表深入开展“六访六促”(访产业能人户,促增收致富;访热心公益户,促生态更美;访住房保障户,促家园宜居;访乡贤文明户,促新风引领;访矛盾诉求户,促社会和谐;访监测边缘户,促幸福共享),推动建设了38个共同缔造示范村。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成效如何?且看如下三个精彩画面。

老人有了“幸福食堂”

6月24日,水坪镇船形寨村“幸福食堂”经过精心筹备正式开业,村里的老人们结伴来“尝鲜”,大家喜气洋洋,共同见证“幸福食堂”开业。

走进“幸福食堂”就餐大厅,室内宽敞明亮,餐桌有序摆放,桌面干净整洁;厨房间,烹饪器具崭新俱全,豆腐脑、甜桨子、花卷……诱人的饭菜香气扑鼻而来,老人们齐聚一堂,有说有笑。工作人员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老人们面前,老人们大口吃着水饺,脸上盈满笑容,餐厅透着浓浓的幸福感,洋溢着“家的味道”。

该村“幸福食堂”在建设之初就综合考虑了老年人的规模、就餐需求等因素,在室内环境、桌椅、地面防滑等方面都做了适老化功能设计。为有效缓解高龄老年人上下楼不便的问题,食堂还在楼梯口加装了座椅升降机,座椅两侧都安装有扶手,升降机上有控制上下的摇杆,老人坐定后系上安全带,就可开始“自助爬楼”。

食堂还配备一名村医担任健康指导员,通过开展义诊咨询、测量血压血糖等方式,为老人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健康服务;在食堂二楼分区设置了棋牌娱乐室、健身康复区,安装了按摩椅等设施,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近年来,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六访六促”活动中,非常关注养老问题,纷纷提出建设老年食堂的建议,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把老年食堂建设作为今年的民生实事之一,在全县铺开。县人大代表、水坪镇船形寨村党支部书记罗成主动投身其中,从选址、装修到运营全程参与,彻底解决了村内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吃饭难”问题。

“小食堂”彰显“大民生”。幸福食堂建设,很好解决了在村独居老人或肢体残疾、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存在的“就餐难”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幸福食堂18个,让辖区内的老人们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村里建了电影院

6月26日,竹溪县肖家边电影小村正式上线运营,人气爆棚的电影院让全村充满了欢乐和文艺的气息。殊不知,肖家边电影小村的建成与10名县人大代表的建议有关。

“……戴家大院因年久失修,现已破败不堪,面临垮塌,如再不及时进行保护性修复,戴家大院将不复存在,建议修复二十四个天井原貌,保存‘耕读传家’古迹,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纪念馆,讲好革命故事,展示沈凯(戴书训)革命生平和竹溪革命战争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2021年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陈光斌、罗运江等10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建议。

戴家大院是从鄂西北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军旅作家沈凯(原名戴书训)故居。戴书训,又名戴维贤,1932年出生于竹溪县龙坝镇塘坊村(现肖家边村)。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4岁就读竹溪黉学馆(现竹溪一中),1949年参军,1952年到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学习,1954年毕业,在北京电影学院剧本创作所任见习编辑,1955年主动要求支援边疆建设到新疆。在天山南北,他写下了《古玛河春晓》等脍炙人口的小说,由他担任编剧的电影《草原枪声》《伞花》《边疆海燕》一度风靡大江南北。

保护性修复戴家大院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对先民高超建筑技艺的保存,而且能够激励世人传承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将此建议进行了交办并作为重点建议督办,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建议的办理,成立工作专班,于2022年5月正式启动修复工作,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县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勘测,将肖家边村纳入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规划,予以立项、给予支持并引资发展,以戴家大院古建筑群和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按照研学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建成了军旅作家沈凯故居展览馆、戴氏私墊文化展览馆和红三军龙坝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三大展馆,并建成了电影博物馆、红色电影院、元宇宙电影院、数字影院、家庭影院、蒙太奇电影体验馆等电影主题运营节点八处,电影小村上线运营后,广大游客在肖家边电影小村实地体验岩壁电影、球幕电影、5D电影等十种电影形态。

肖家边电影小村正式上线,不仅丰富了村民、游客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为共同缔造美好家园迈出了坚实一步。

乡村安了充电桩

“现在家门口就能充电了,太方便了!”近日,竹溪县向坝乡的谭先生成功扫码充电桩,看着手机成功支付界面高兴地说。

向坝乡位于竹溪县南部最偏远乡镇,地处鄂、渝、陕交界之处。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低碳环保、节能的电动汽车。然而,由于农村充电设施的缺乏,村民们出行时常遇到充电难的问题。在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组织开展的代表行动中,代表们联名提出建议,要求建设充电桩,方便群众出行。

为解决这一难题,落实好代表建议,在县政府及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供电部门在短时间内选址、施工、安装、调试并完成了充电桩建设,满足了用户快充和慢充等不同需求。据了解,这些充电桩都是国网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的设备,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预约、支付、查询等操作,方便快捷。同时,这些充电桩也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具有过压、过流、漏电等多重保护功能,确保用户的用电安全。

“以前我们要去县城才能找到充电桩,很不方便。现在家门口就有了,我们出行更有信心了。”谭先生介绍说,他今年刚换了一辆新的电动汽车,每次充满电可以跑200多公里,基本满足了日常需求,以后还想带着家人去周边的旅游景点玩玩,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充电的问题了。

除了为村民们提供出行便利外,充电桩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向坝乡的旅游发展。向坝乡是省级生态示范乡、省级民歌乡、省级平安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随着充电桩的安装,外地游客也可以放心地驾驶电动汽车来到这里欣赏风景、体验民俗。

近年来,竹溪县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充电桩建设项目落地,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最后一公里”问题,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瓶颈”,着力解决群众出行中的充电难题。今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将实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有停车场、景区、新建居民小区、具备充电桩安装条件的个人桩“五个”全覆盖。据了解,按照建设计划,年底之前,全县至少将有350个充电桩建成投入使用。(通讯员:张体辉)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