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黄林:当好文物守护人
来凤县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有唐代摩崖造像仙佛寺石窟等历史遗迹,有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接龙桥、红军标语等一批革命文物……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来凤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自1991年从事文博工作以来,始终关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尽职尽责守护文物安全。
恪尽职守当好文博员
7月15日,大雨,黄林在仙佛古寺检查,担心石窟漏水。
仙佛寺艺术精华是摩崖石刻,始凿于公元335年,195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诸多原因,仙佛寺损毁严重。
1991年,黄林成为一名文博员,全身心投入仙佛寺石窟文物修复工作。
经多方争取,2015年8月,经过3年多的修复后,仙佛寺重新对外开放。
修复后的重点是保护。
2021年8月15日晚,黄林接到仙佛寺景区管理员张新海的电话,称仙佛寺引水渠水位暴涨,给仙佛寺文物本体造成安全隐患,他冒着暴雨赶往仙佛寺。
一到仙佛寺,黄林立刻带着景区管理人员清除淤泥和杂物。奋战2个小时后,水渠被疏通,险情得以排除。
32年来,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黄林先后完成仙佛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牛王庙的维修保护和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柏院落古戏楼的维修,他还参与了来凤县仙人洞崖葬抢救性考古发掘、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和麦茶墓葬区的考古发掘、清江流域考古发掘等工作,为民族地区文明探源作出了贡献。
“作为文博工作者,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黄林说。
讲好张富清先进事迹
“这盆蟹爪兰是从张富清老英雄家的阳台上搬过来的,老英雄培育了多年。”7月17日,黄林向前来参观的重庆大学学生介绍张富清先进事迹陈列馆中的文物。
2019年,张富清先进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黄林敏锐地认识到,来凤县作为张富清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挖掘和宣传张富清先进事迹对县民族博物馆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在来凤县民族博物馆设张富清先进事迹陈列馆,得到省、州支持。
2019年7月,张富清先进事迹布展工程正式启动。
张富清的历史照片很少,黄林便请老英雄口述,通过油画创作再现当年老英雄浴血奋战的情景;陈列馆没有老物件,黄林就请张富清给博物馆捐赠自己种植的蟹爪兰、长期使用的收录机、晾衣架、小扫帚等。
在他的积极奔走下,2020年6月25日,张富清先进事迹陈列馆对外开放,全国各地观众纷至沓来。
如何讲好张富清故事?黄林一边查找各大媒体报道的张富清老英雄先进事迹,一边和来凤县巡察办主任邱克权到张富清工作过的三胡乡狮子桥村、革勒车镇大地龙村、百福司镇高洞村等地挖掘张富清的先进事迹。6个月里,黄林整理出3万多字的张富清先进事迹解说词。
截至目前,张富清先进事迹陈列馆已接待全国各地观众30余万人、团队2000余个。张富清先进事迹陈列馆先后被授予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恩施州党性教育基地。
引导更多人重视文物保护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黄林与州文博系统的文物专家座谈,针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红色文物保护利用、私有产权文物保护单位如何保护和科学管理、石窟寺保护利用等问题展开讨论,努力将基层文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上报国家文物局,撰写文博工作建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石窟寺是我国重要的文物类型。但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由于石窟寺保护利用的方式与需求和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石窟寺文物保护较为紧迫的本体预防性保护、保护性设施建设、数字化监测、展示利用、复原研究等,暂未纳入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审批和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受限于地方财力,相关工作无法由地方独立开展。3月12日,全国“两会”期间,黄林建议石窟寺保护应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计划审批范围,加大对石窟寺保护专项工作的支持,得到国家文物局重视。6月初,国家文物局委托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申报仙佛寺石窟文物勘测与保护展示。(通讯员:向相辉)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