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夏以良:青春的梦想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翱翔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8-09 16:01   [收藏] [打印] [关闭]

出生在云梦县道桥镇福兴村的夏以良,27岁时为实现家乡“留守老人无人照顾,田地无人耕作”的初衷,至今已回乡摸爬滚打奋斗了15载。从购买第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到成立永佳农机合作社;从在贫困村初试大棚蔬菜种植,到成立良绿蔬菜种植合作社;从疫情防控的临时蔬菜配送,到成立时锦鲜冷链物流公司(国家产业强镇项目),他用15年的青春,实现了从农民工、门外汉到职业化新农人、村党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的蝶变。

带着朴素的情怀回乡艰辛创业

“2007年秋冬之际,我回家看望年过七旬的父亲,他因生病无法收割已成熟的庄稼,看到好生生的粮食烂在了地里,我心痛不已。那时,我决定回家解决‘留守老人’的照料和‘田地抛荒’的问题。”夏以良回忆到。回家的第一年,他筹集18万元购买了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为自己和乡亲服务。通过机械化收割作业,大幅度降低了村民在田间收割的劳动强度,改变了老年人种植水稻的方式,夏以良自己的纯收入也超过12万元。初尝甜头的他看准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不到三年时间,他先后购买了7台大型农业机械,服务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农机服务步入发展快车道。在夏以良倡仪下,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道桥镇的农机户于2010年12月10日联合成立了云梦县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提供耕种、收割、机播、机防等作业服务。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夏以良的领导下,已扩大成100台套农机,年作业15万亩的规模,社员也从入社前的年作业量600亩/机提高到入社后的年作业量1500亩/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综合效益的提升,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和代耕代种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田地抛荒”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春天,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海,秋天,一望无涯的金色稻浪,让乡亲们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爽朗的心情。2015年,合作社再次投入125万元,扩建了500㎡农机维修车间,建成云梦县最大的农机培训中心和维修中心,培训对象和维修服务范围可辐射到云梦、汉川、应城三个县市5个乡镇,带动发展了“互联网+农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带着光荣的使命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云梦县道桥镇重点贫困村共星村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世纪战,决定流转土地50亩,建设100个蔬菜大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当村“两委”找到夏以良商量合作经营的事宜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参与脱贫攻坚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我干!”他以高标准的要求揽下了这份“苦”活。2019年,春夏季的海南辣椒、迷离南瓜,秋冬季的藜蒿、彩色甘蓝的复种模式取得成功。那个春天的清晨,有他迎着朝阳播种育苗的身影;那个夏天的深夜,有他冒着暴雨挖沟排渍的身影;那个秋天的傍晚,有他踏着薄雾忙着采收的身影;那个冬天的暖阳,有他闻着芳香犁种施肥的身影。田间地头,一起在栽种、在打尖、在采摘;分拣平台,他和贫困户们一起在整理、分包、装运各种蔬菜。当年底,他在村里主导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云梦县良绿蔬菜种植合作社,并对接电商平台,实现线上销售,帮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参与合作社生产劳动的贫困户、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增加到万元以上,拓展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同时,他主动对接3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确保其生活无忧。每逢重大节日,他都会登门探望,送去关爱,每年年关,还会送上慰问金5000元。儿子重病丧失劳动力、儿媳离异后离家的贫困户邓大娘在夏以良去看望慰问她时,总是拉着他的手有说不完的话,“不是你的帮助,我的孙姑娘上学都难呀!”

带着美好的憧憬投身家乡振兴

2020年1月22日,武汉市的一纸封城令将急切盼望回家过年的人们隔在了四面八方,也将夏以良全家隔在了准备在岳父母家过年的恩施,他心急如焚,自己的50亩大棚蔬菜要管理、要采收、要销售,家乡的防疫也让他揪心。2月15日后,道桥镇防疫生活物资已出现紧张局面。镇防指考虑到夏以良作为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蔬菜种植、销售、采购方面有经验、有渠道、有影响力,要求他立马赶回道桥负责全镇的蔬菜保供任务,经多方协调联系,他顺利返回道桥踏上了全镇的蔬菜保供之路。正是这条保供之旅,让云梦蔬菜唱响武汉,让新兴农业产业、云梦最大的冷链物流落地道桥。

道桥镇本是蔬菜种植大镇,因为疫情,农户的菜卖不出去,隔离在家的群众又无菜可吃。夏以良组织专班人员克服困难,与云梦其他蔬菜合作社对接,将全镇的大宗蔬菜有序采购,资源整合共享。同时,迅速搭建保供网络平台,按照居民的下单需求,由保供专班配送。群众期待的眼神、满意的笑容代表的是信任和感激。疫情期间,省人大的领导也关心着各地人大代表的生活,在得知夏以良在负责为家乡做蔬菜保供工作后,要求他兼顾做好武汉部分小区的蔬菜保供工作。为此,他迅速联合云梦的三家蔬菜合作社,开启了疫情期间武汉保供配送之路。“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将爱心蔬菜包送到武汉市百步亭小区时居民们感激的言语:太感谢你们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记着我们呢!”在疫情结束后的云梦县抗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他满脸自豪地说。

保供期间,夏以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自己有一个蔬菜冷链物流企业,把吃不完的蔬菜保存起来,再遇突发状况,是不是要好很多。正好,2020年,道桥镇获批“全国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殊荣,蔬菜冷链物流项目与产业强镇实现无缝对接。2021年,占地7亩、投资1000余万元、云梦县最大的冷链物流公司---时锦鲜冷链物流公司建成运营。“现在,每天有60多名村民在我们冷链分包车间进行蔬菜的清洗、分切、包装等工作,每天可加工净菜 20 吨,销售 20 吨,他们每年都可从公司获得报酬近3万元,公司年销售收入也突破2500万元。”2023年2月份,面对云梦电视台产业“开门红”报道组的记者,夏以良如此说到。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青年代表座谈会上送给青年的励志名句。夏以良长期奋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凭着农民的勤劳、朴实和对农业的热爱、钻研,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履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从门外汉一步步站在了农业机械化的最前沿,农业规模化种植的最前沿,农产品的加工储存销售的最前沿,蜕变成长为一名勇立新时代潮头的新型职业农民,带领合作社社员和广大农民群众耕耘在广袤的乡村大地,谱写出一篇篇合作经营共闯一片天,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的新篇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夏以良在奋斗中经历过困难,也收获着成功。他在2015年被评为孝感市首届“孝感英才”、“农村拔尖实用人才”;2016年被评为“孝感市劳动模范”;2017年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十佳职业农民”、“湖北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2018年1月、2023年1月分别当选为湖北省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他的突出表现也得到了本村村民和党员的认可,2020年10月被推选为福兴村党支部书记。目前,他正奋战在“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第一线,带领全体村民实施修路、挖渠、植树、村容村貌治理等工程项目,大踏步迈在共同缔造的道路上。(通讯员  黄华照  张琼堂)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