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王国福:村庄变农场 履职映初心
王国福与京山农场
“多亏了王代表,要想富还得靠‘国福’”,说起双墩村的变化,村民们对王国福由衷地称赞。短短几年,一个穷乡僻壤的偏僻小山村、穷村,如今成了一个网红打卡村:长在树上的森林村屋,搭在草地上的帐篷酒店,还有马场、酒窖、科技大棚、采摘基地......昔日杂草地变成了公园,荒坡地变成了绿地,村民住上了小康楼,农民变成了工人,田园变庄园。老百姓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而这些变化缘于他们的领头人——京山市人大代表、双墩村支部书记王国福。
引进一个企业 带富一方百姓
杨集镇双墩村是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的老家。一直以来,陈东升虽然创业在他乡,但始终心系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教育、基础设施等贡献力量。作为双墩村在外的成功人士,他有心想反哺家乡,助力家乡经济发展。2018年,经京山市政府与泰康集团多次协商后,泰康集团决定在双墩村投资10亿元兴建以现代农业为主的综合项目——京山农场。
“项目究竟能不能成,刚开始我心里也没底,但机会难得,为了村民今后的美好生活,我愿意去拼一拼、搏一搏”。大企业大投资一定会带来大变化,王国福坚定自己的判断。在项目一期实施中,涉及群众搬迁、占地等,起初村民故土难离,担心、质疑、嗐折腾的声音此起彼复。为尽快促进项目落地,王国福和村干部不分白天黑夜,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宣讲有关政策,讲明陈东升回家乡投资项目造福百姓的好处,通过反复做工作,一部分村民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字,2019年初,第一批签协议的村民不仅住进了村委会旁边的万林新村小康楼,还就近在农场找到了工作,每月拿上了固定工资。看到搬迁的农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其他不愿搬的12户村民也主动找村委会要求搬迁。如今,村里在农场务工的村民达60多人,年均收入5万多元;村里的200户村民,90%从事与京山农场相关的工作和产业。农场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
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他依托京山农场,引导本村村民配套发展相关产业。成立农副土特产品合作社,将本地香菇、木耳、蜂蜜、蔬菜、优质稻等农副土特产品直供农场和游客;帮助5户村民发展农家餐和民宿产业,配套参与农场游客接待服务。
如今,靠着京山农场这艘发展的大船,本村和周边村民实现了产业增收这个过去不敢想的梦想。京山农场与周边5家专业合作社签订了1000余亩优质水稻种植订单,惠及农户100余家每年增收200余万元;靠着泰康线上销售平台,当地的桥米、蜂蜜、香菇、葛粉等土特产成了紧俏货,2022年销售额1300万元;李冲村与农场联营合作,发展米酒产业,走出了一条甜蜜之路;周边王峰岭、双坪、将军岭等村同步配套发展民宿、农家乐和休闲游产业,走出了一家企业带动百家兴的兴旺之路。双墩村也成为湖北省“万企兴万村”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一步步走到今天,看着乡亲们逐步走上致富路,王国福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心贴近群众 为民谋利益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始终心贴近群众,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在农场项目落户推进过程中,他既要保障企业项目顺利推进,又要保证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如何平衡双方利益!他笑称自己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始终保持一颗公正、公平之心,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尽全力去争取,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农场项目实施之初,涉及到山林土地流转、房前屋后的林木果树、祖坟迁移、建房选址征地、征地价格等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问题数不胜数。一方面,他积极与企业协商,就农户的征地拆迁、农田流转、安置、就业、保障等具体事项洽谈,最大化为村民争取利益;另一方面,召开户主会,与村民算对比帐、发展帐,反复做工作,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协商解决办法,达成一致共识,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通过积极争取,村民以每亩600元价格流转土地200亩,企业优先录用村民就地就业,一次性为搬迁户购买养老保险,26户村民首次住进了二层小洋楼,从而确保了全体村民住有所居、收入稳定、老有所养。
对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他从不推诿,总是尽力帮助解决。双墩村贫困户邓子国,也是搬迁户之一,起初顾虑重重,害怕搬迁后没有了收入保障,王国福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讲明政策,算对比帐,并积极争取一次性为其及妻子购买了3万元的养老保险,并承诺京山农场建成运营后为其及妻子提供就业岗位,打消了其顾虑。现如今,邓子国一家三口均在京山农场就职,年人均收入达3万余元。
经济要发展,基础当先行。为给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针对群众反映的行路难、吃水难、乡村环境不优等问题,他坚持巧干加实干,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兑现承诺,解决民忧。现如今,双墩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通组通户的道路实现了全覆盖,做到了晴雨通车出行畅通;架设管道引入三泉水库水,户户吃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引导群众自主抓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治理,湾村户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捷宜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他是一个一心为民作想的好代表、好书记,跟着‘国福’干准没错”。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生活,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脚步丈量民意 履职为民有担当
“当代表就要时刻与群众打成一片,用脚步来丈量民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国福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开展调研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反映民情民意,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走访中,双墩村四组村民熊林海反映进户道路不通,农业机械无法进入收割粮食的问题。王国福迅速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措施,通过多方争取,筹措资金3万余元,将其家门口通往村级主公路的道路拓宽到3米,铺上了砂石保证农业机械作业。
在一次走访中,村民反映晚上出行安全无保障,多次发生村民摩托车翻车事故,希望在村道组道上架设路灯。针对这一问题,王国福与村干部一道实地调查,摸清情况,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在危险路段和村湾户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23盏。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亮光成为指引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明灯。
如何将京山北部旅游景点串成一线,推进全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国福一直在思考。调研中,他发现受限于交通断头路瓶颈,导致周边绿林、杨集、客店旅游区不能连为一体,为此,他提出了关于加快绿林吴集至杨集旅游环线建设的建议,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投入3400多万元资金对10.8公里路段按农村四级路标准建设,2021年该路段全线贯通后,使京山市北线旅游环线连成一体,并被打造成了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大发展。
近年来,他牢记使命,依法履职,坚持深入调研,倾听民意,积极鼓与呼,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强镇村公路管护、加快“三乡”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建立美丽乡村示范点后续管护运营机制等涉及农业、旅游、教育、基础设施的代表建议13条,都得到了较好办理落实。
心中有责,笃行不怠。虽然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但只是刚起了步,为此,王国福还在谋划着如何引导村民配套京山农场,持续深度拓展农业、生态、休闲等产业,让家家户户有稳定的增收产业和项目,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既是他当代表的初心使命,也是郑重承诺。(通讯员:段贤元 邵佳颖)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