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报告解读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潘勇:奏响“严寨牧歌”强音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8-02 14:31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著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卾豫两省交界处,有一座严寨山,这座昔日荒凉贫瘠、人迹罕至的荒山,经过老河口市两届人大代表潘勇的精心打造,现已变成颇具影响力的生态旅游之地——严寨牧歌生态公园。近年来,他依靠这个平台,牢记人大代表职责,心系人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领当地群众奔向幸福之路,缔造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誓把荒山变绿洲

严寨牧歌生态公园(严寨山)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及湖北省老河口市两省三地交界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也是楚长城遗址所在地。公园占地60万平方米。潘勇代表立足本地优势特色,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把荒山绿化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引领当地群众走一条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2017年底,在外地从事过10多年运输、建材、煤炭销售等行业,年收入近千万的潘勇,毅然回到老河口市袁冲乡牧场村创业发展。他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在石头纵横、满山荒野的严寨山上实现创业强乡富民的梦想。开发荒山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他把荒山当成“家”,在山上搭建起简易工棚,日夜守坚在这里,请来了规划专家、有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开发建设。撬石修路、挖井找水、接通电线、往山上运送黄土和建材、选购树种、植树造林、修建景点......几年艰辛,终结硕果。他先后修筑盘山公路3.5公路,绿色栈道2000多米,修建仿古式楚长城300多米,还建有儿童乐园、吸氧栈道桥、石林、山石恐龙、悬崖秋千、彩虹滑道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栽种香樟、冬青、桂花、紫薇等30多个树种20000多棵,种植月季、牡丹、玫瑰等20多种花卉10000多株,种草200多亩,还修建了农家乐、民俗居和生态公厕等配套旅游设施。经过几年的不断建设,昔日荒凉的严寨山上树木花草遍布,绿道、盘山公路环绕山间,生态景点合理分布,一个草树成荫、景色优美、多姿多彩的生态旅游公园初步建成,并于2000年正式开园迎客,迎来了周边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等多地游客。随后的几年,潘勇每年又有几百万资金的投入,力争把严寨牧歌生态公园建设的更加美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靠山吃山”引民富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开发建设严寨牧歌生态公园,并不是自己想赚多少钱,目的是想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为乡村振兴做一点事情”。 潘勇一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回乡创业的初心。他以“生态公园”为阵地,“靠山吃山”,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链,让当地百姓共享创业成果。生态旅游项目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美生态环境,又加长了乡村产业发展链,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他安排当地村民从事导游、餐饮、游乐设施的管理、花草树木管护、生态农产品加工等工作,使他们都有了稳定的收入。组建工程队吸纳牧场村18名村民,参与生态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场地日常管护,每人年平均收入4万元左右。安排20多名村民从事景点管理服务工作,每人年平均收入3万多元。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公园周围近20家乡村民俗居和农家乐随之兴起,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年营业收入近1000万元。他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气候和环境,请来技术管理人员,指导50多户农民生产南瓜、香瓜、红薯、香椿、槐花,养殖蜜蜂、山鸡、丹江鱼等当地特色生态产品,使每户年平均增收2万多元。他每年都要请来相关专家,举行农技、商务、餐饮、旅游等有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他多次组织红色文化惠民演出,向游客宣传介绍当地红色革命故事,让游客不仅欣赏到严寨牧歌的秀丽风景,更使他们感受到袁冲革命老区(省级)的红色文化精神,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传统文化......乡村生态产业逐渐壮大,“产业链”越来越长,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一条“靠山吃山”的生态富民路辐射到整个袁冲乡,老区人民因此奔向了幸福康庄大道。

为民履责显担当

作为连任两届老河口市人大代表的潘勇,始终牢牢根植人民,把亲民利民、为民造福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依法履职,勤劳为民。2020年,潘勇向市、乡人大提交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海拔地区养殖业的建议”,得到了市、乡两级人大的采纳,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下,潘勇加大投资,科学规划,精心运营,推出了养鱼、养鸡、养兔等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形成了“严寨牧歌土鸡”“ 严寨牧歌鲤鱼”“ 严寨牧歌家兔”等特色生态产品。他还创建了以“严寨牧歌”冠名的野菊花、蜂蜜、蒲公英、香椿、红署干等24种系列生态农产品,使当地群众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

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是潘勇常用的履职方式,他每季度都要利用代表联络站组织部分市、乡两级人大代表,围绕国土绿化、文明城市创建、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区建设、引丹渠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调研,先后提出了50多条合理化建议,推动了相关工作积极开展。

在平时,潘勇只要一有时间,就深入到农户家、田间地头、种养基地等走访选民,并为大家提供种养技术服务和销售信息,使农民种养更加科学增效,销售渠道更加宽广畅通。同时,在联系选民过程中,他注重了解农民所想所盼,细心发现矛盾苗头,详细掌握不安定因素,主动宣传法律政策,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先后为群众办实事56起,化解各种矛盾纠纷74起,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维护了农村安全稳定。

潘勇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每年在袁冲乡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轮回举办“科学种养”培训班,自费请来相关专家,向他们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传授农产品销方式方法,进行生态种养殖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殖技术水平,增强了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信心。

他以所在的纪洪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家,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的组织本站10多名人大代表开展集中学习,交流履职体会和生产经验。并根据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科学划分活动小组,组织人大代表有针对性的开展联系选民、收集民意、化解纠纷、督办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为民办实事等履职活动,确保人大代表扎根一线依法履职。

潘勇在科学经营生态公园和积极引领农民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的同时,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认真思考分析,积极向人大提交议案建议,每年都向人大会议提交议案建议10多份,为人民忠实代言,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他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快袁冲革命老区建设传承红色文化,加大老宜高速(鄂豫交界)袁冲出口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边贸经济发展以及尽快修复老河口市大循环公路等建议,在市、乡人大的认真督办和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办理下,都得到了有效实施,为促进老河口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讯员:王宇 柳身强)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