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05号 >> 文章详情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我省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建设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
收到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报送《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我省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的函(鄂常办〔2012〕93 号)后,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部署,要求省直相关部门认真吸纳,并安排省民宗委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协调动作,解放思想,切实增强做好试验区建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的问题
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 后三次召开高规格会议推进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多次深入试验区县(市)的农村、企业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对试验区建设明确要求,为 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省直相关部门讲大局、讲责任、讲感情,全面落实《关于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鄂发〔2011〕25 号)中的20 条政策措施,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民生保障、城乡一体化等方面重点工作,分解工作责任,加大支持力度。据省武陵山办初步统计,2012 年共为试验区落实各类扶持项目资金50多亿元,试验区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收到审议意见后,省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认真抓落实。一是省直各相关部门突出主体地位、承担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扶持,加强项目争取和项目实施的协调合作,打破区域界限,实行跨区联动,共同把关系全局的项目工作做好;三是加强与湖南、重庆、贵州 3 省市的联系和沟通,形成共促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并把推进试验区建设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龙凤试验区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和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举全省之力,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的力度,切实把各地、各单位承诺支援的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推动试验区建设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关于“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突出重点,加大对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倾斜的力度”的问题
为加快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步伐,坚持以三化协调发展为目标,专门编制下发了《湖北武陵 山试验区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湖北省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和片区《实施规划》。同时,省直相关部门突出扶持重点,大力推进试验区交通、水力、公共服务和村镇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改善民生,一大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相继实施,试验区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涉及财政、交通、民政、水利、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已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制定落实措施,确保在政策上倾斜、项目上优先、资金上支持。同时,省武陵山办根据审议意见,认真抓好督办检查,确保每一项工作和政策措施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关于“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注重特色绿色产业发展”的问题
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出 发,科学编制生态文明建设长远规划,通过支持武陵山区特色工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科学分配年度污染减排任务,优先组织试验区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申报国家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优先安 排国家及省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具体工作,努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产业链发展。积极推动生态文化 旅游业、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为使试验区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下了良好基础。针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有关建 议,重点围绕加强环保工作具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环境治理,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农村连片整治。省环保厅制定了具体整治措施;二是保护 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减少水土流失。积极推进长江防护林、低产林改造、生态公益林建设,抓好试验区内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 区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省林业厅制定了具体措施;三是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试验区生态环境安全,能评、环评和安评不达标的项目不能落户试验区,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当前,正处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省政府将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按照“生 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指导,更新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职能,扎实工作,举全省之力,全力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
专此报告。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