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第05号 >> 文章详情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6-11-17 02:08   [收藏] [打印] [关闭]

2016年5月23日在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曹广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去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各地、各部门攻坚克难、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全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焚烧秸秆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全省纳入国家考核的12个地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102μg/m3,较2014年同比下降8.9%。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5年《决定》贯彻实施情况

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的第一年,全省上下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联动协作,强化考核问责,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抓落实。2015年4月27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省、市、县、乡四级电视电话会议(乡镇主要领导参加县(市)分会场),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对全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省直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动合作,定期研究和协调相关工作。7月27日,王国生省长亲自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督办会,再次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各地均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禁用并促、综合施策、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的原则,落实县、乡政府主体责任,加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

(二)以宣传为抓手,深入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工作,将2015年环保世纪行主题定为“防治大气污染,守望荆楚蓝天”,并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为主题召开了第一场专题新闻发布会。省政府以秸秆禁烧为重点,全年共召开4次大气污染防治督办会,并向社会通报相关情况。省直各相关部门以湖北日报、湖北卫视、中国环境报、荆楚网等新闻媒体为主要宣传平台,注重宣传的时效性、连续性,并多次进行专版报道,通过不定期举行通气会,对工作不力的地区进行了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各地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张贴政府通告、启用流动宣传车、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单、在报纸、网站刊登宣传报道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的政策规定和焚烧秸秆的危害,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牢固树立“焚烧秸秆即违法”的意识。比如:荆州市2015年共张贴《决定》78万余份,宣传标语25000多条,悬挂横幅7700多条,启用宣传车辆12800台次,制发简报、通报累计125期次,向农户发放《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114万余份。

(三)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抓好秸秆禁烧监管工作。2015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省政府组织8个督查组开展了环境保护执法综合督查,重点对各市(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组织、规划方案、政策措施、监督管理以及执法查处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当地政府反馈,督促立即整改,并建立跟踪督办机制,确保整改到位。为及时发现并迅速制止露天焚烧行为,去年秋收时节,省环保厅共出动5个无人机小组,巡查104架次,巡查国土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发现火点(黑斑)659个,其中卫星遥感监测火点269个,无人机巡检火点(黑斑)390个。

各地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各县(市、区)实行划片包干,指导基层扎实开展禁烧工作。各县(市、区)成立了秸秆禁烧督查组,各乡镇、村组成立了巡查组,采取“日查夜巡”的方式,发现火点(黑斑)及时依法进行处理处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省共派出巡查组154万余次,现场处罚案件631起,处罚金额10万余元。比如:咸宁市人大成立执法检查组,深入开展了以“防治大气污染,呵护香城蓝天”为主题的环保世纪行活动,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工作。襄阳市不断完善禁烧执法监管机制,以环保、公安为主体,统筹执法力量,对钉子户、顶风上的“冒尖户”采取处罚、行政拘留等方式,坚决依法从严打击,绝不姑息迁就。荆门市开出全省“首张罚单”,全年实施现场处罚124起,处罚包联责任人禁烧责任款45000元。荆州市中心城区查处秸秆露天焚烧190余起,累计扣减区级专项工作经费679万余元。

(四)以综合利用为疏导,努力解决秸秆出路问题。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前期禁烧靠堵,仅堵得了一时,实践证明,有效利用秸秆和正确疏导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各级发改、农业部门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初步构建了以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为主,其他形式利用为补充的综合利用格局。

一是以秸秆肥料化为主,不断提升机械化还田水平。比如:荆州市对现存联合收割机加装切碎装置4560台,推广纵轴流带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658台,引进外地先进收割机1.04万台次,机收水平达到95%,秸秆还田率达到85%以上。二是多措并举,逐步实现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比如:襄阳市各县(市、区)分别组织安能公司、阳光凯迪公司、四海牧业等综合利用公司专门设立堆场收购点,及时收购和转运农民手中收集到的秸秆。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土地供应、税收减免、服务性收费等方面全力给予优惠扶持。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比如:荆门市以乡镇为单位,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村能人建设5000吨以上收储中心30个。仙桃市财政安排2500万元资金用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经费和专项奖补。

(五)以追责问责为惩戒,督促各方落实责任。为推进《决定》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领导多次亲自带队赴现场开展执法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政府一起研究制定解决措施。省直相关部门也多次组织开展现场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地方政府及时进行整改,并采取了通报、约谈等行政手段,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建立了卫星遥感监测日报制度和无人机巡检通报制度,每天向各地通报火点监测情况,每周通报一次秸秆禁烧工作情况,2015年累计印发《监测日报》172份,《工作简报》12期,《情况通报》10份。省环保厅于9月18日对秋季以来秸秆焚烧情况较为严重的孝感、荆门和仙桃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要求。各地也加大了对干部的追责问责力度,2015年全省处理问责干部共计730余人。

比如:荆州市先后召开6次视频会议,约谈了江陵县、洪湖市、松滋市乡镇主要领导,采取移送纪委追责、暂停涉气项目审批、环保荣誉受理以及资金支持等方式严控焚烧势头,2015年全市被问责干部人数达282人。仙桃市针对前期工作不力的状况,加大惩罚问责力度,共有7个市直部门督查专班被市禁烧办通报批评,近10名支部书记被当地党委政府通报批评、约谈,近20名村组干部被免职。市纪委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对前期焚烧秸秆现象较为突出的长埫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启动了问责程序。孝感市对35名包乡镇的县直部门干部和包村组的乡镇干部进行了党内严重警告、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行政处分。襄阳市对4个区县分管领导,6个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全市撤销2名村支书职务,对2名科级干部行政记过处分,1名县级干部诫勉谈话。

二、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责任,全面部署禁烧工作。今年4月27日,省政府组织召开省环委会2016年全会,王国生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实。为落实省环委会全会精神,5月4日,省环保厅召开媒体通气会,邀请18家省内主流媒体参会,通报了2015年秸秆禁烧工作情况及2016年相关工作安排;5月5日,省环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视频会,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地要拿出强硬举措,明确各方责任,严格落实奖惩,实施责任追究,将秸秆禁烧工作抓出成效。

(二)加强督查,大力推动工作落实。目前,省环保厅已派出4个督查组对全省开展秸秆禁烧督查工作,重点检查各地贯彻落实省环委会会议精神情况,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察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同时继续采用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巡检的方式,增强执法威慑力,持续保持秸秆禁烧的高压态势,4个无人机巡检小组已从5月10日开始在全省各地展开工作。每天将全省的督查情况通过短信平台发送至各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三)强化考核,严格落实奖惩措施。经省政府同意,省环委会办公室印发了《湖北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保障、禁烧成效以及综合利用成效三个部分。对考核结果达到优秀的市(州)人民政府给予通报表扬,并视情予以奖励;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行问责。5月17日,省环保厅对秸秆禁烧工作不力、焚烧火点数多的团风县和鄂城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

此外,还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在湖北卫视和垄上行频道等电视媒体播放移动字幕、宣传短片等形式,大力宣传关于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法规、政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去年我省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别是夏收时节,环保部通报我省火点数为7个,较2014年同期(45个)相比下降84.4%,减幅居全国前列,有力地促进了空气质量改善。但进入秋季后,部分地区工作出现反弹,也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全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一是区域工作进展不平衡。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禁烧工作和效果就明显;对禁烧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标准低,处罚不到位,秸秆焚烧火点往往屡禁不止。

二是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不畅通、配套政策不完备的问题较突出。目前,秸秆禁烧重“堵”轻“疏”,各地还基本停留在以“堵”为主的阶段,秸秆处理的源头减量、综合利用的办法不多、渠道不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低。一些地方农机补贴不到位,收割机未配置切割粉碎装置,造成秸秆大量堆存。现有秸秆还田装置处理效果较差,留茬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甚至影响农业生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进展缓慢,剩余秸秆没有充足的有效消纳途径,相应的综合利用扶持政策亟待配套完善。

三是监管责任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由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点多面广,现有的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举措不足以对全省广袤的农田和广大的农村实行有效地监管和引导,距离实现全省禁烧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以上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政府将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力度,抓紧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全面落实《决定》各项要求。

(一)抓紧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强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工作机制。破解秸秆综合利用“收储难、成本高、推广难”三大普遍性问题,要注重加强政策和技术的支持引导。近期,省政府将组织环保、农业、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就夏收时节的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就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疏、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在部分地区试行,成熟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逐步实现从“不敢烧、不能烧”到“不愿烧”的转变。

其中,各级各部门要重点围绕解决“秸秆出路”问题,出台配套的政策和制度规范。发改部门要大力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不断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化运作,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同时,要支持秸秆利用企业施行“农业用电”标准。农业部门要重点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加强农作物低茬收割、快速腐熟还田技术等新技术的支持、推广和应用,促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燃料化综合利用。财政部门要采用拨付专项资金、转移支付、“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加大企业和农机补贴力度,并将年度考核结果与省级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省级节能环保资金挂钩,对排名靠前的县市给予适当倾斜支持。税务、工商、物价和交通等部门也要结合各自职责出台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各地政府要结合实际,尽快出台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补贴,力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

(二)加大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持续深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落实秸秆禁烧监管“六项机制”(禁烧责任机制、禁烧执法监管机制、督导检查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禁烧举报受理和查处机制、以用促禁服务机制),广泛开展多部门联合督查,联合执法,将监管的第一责任具体落实到乡镇村组,实行农田责任制。结合禁烧工作实际,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实行重点管控、定点巡查。对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的个人,一律依法严格查处。继续采用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巡检的方式,增强执法威慑力,持续保持秸秆禁烧的高压态势。

同时,采取禁烧警示和综合利用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持续性地推进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加大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性教育工作,张贴焚烧秸秆等违法行为处理处罚的警示标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深入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教育工作,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意义,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观念,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最终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考核问责,坚决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攻坚战。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湖北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干部个人政绩考核。对秸秆禁烧工作开展不力,出现大范围焚烧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地区,一律采取约谈、区域限批或扣减经费拨付等行政措施;对单位和个人因工作不力出现大面积焚烧现象,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律依法依纪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责任,对存在违规违纪、失职渎职的党员干部,一律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予以追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决定》实施一年多来,我们深感这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听取和采纳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再添举措,再加力度,再鼓干劲,推动全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