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05号 >> 文章详情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关于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16年5月23日在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谭徽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主席团会议决定将王海涛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在恩施州率先试点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助推精准扶贫的议案》交付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审议办理。为切实做好该议案审议办理工作,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制定工作方案,并报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第七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按照方案安排,2月25—27日,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会同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学习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基础上,深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调研,提出了有关议案办理的意见和建议。4月2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岱梨率由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省发改委、民宗委、农业厅、财政厅等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再次赴恩施自治州,就议案办理相关内容与提出议案的有关代表、恩施州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交流探讨。5月10日,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五次会议,在两次调研的基础上,对议案进行认真审议。委员会认为,该议案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着眼于扶贫攻坚任务目标的如期实现,立足于恩施州资源禀赋和科技优势,提出的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现将议案的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一、恩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所做工作及成效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腹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特别适宜马铃薯生长。近几年来,在国家、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下,恩施州马铃薯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恩施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马铃薯种植规模稳步推进,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以上,占全省种植规模的50%以上,鲜薯产量170万吨左右,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品种创新国内领先,国家级马铃薯科研机构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自主选育的鄂马铃薯系列品种20余个,其中鄂马铃薯3号、5号和8号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主导品种,该中心已成为国家马铃薯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为全国特别是南方马铃薯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种繁体系逐步完善,恩施州先后成功探索了脱毒马铃薯四级种薯、三级种薯和两级种薯繁殖模式,其工艺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三级种薯繁供体系日渐完善。加工企业逐渐起步,目前全州拥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0余家。恩施州所采取的做法主要有:
(一)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恩施州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马铃薯主粮化工作,专门向汪洋副总理汇报并提交了《恩施州委、州政府关于恳求支持恩施州率先实施马铃薯主粮化试点建设的请示》,先后得到汪洋副总理及农业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州政府成立了由州长任组长的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局,形成了有专人专班抓推进、有具体措施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州委、州政府将马铃薯产业纳入全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州财政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奖补资金,各县市每年相应安排5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马铃薯种薯补贴、晚疫病统防统治、主食产品研发、营销平台建设及马铃薯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等。
(二)加大宣传,打造品牌。2015年7月,恩施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织科研、企业、招商等代表团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马铃薯大会、第九届世界马铃薯大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和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国际研讨会;同年12月,州委、州政府成功举办了“2015南方马铃薯大会”暨“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恩施启动仪式”;“恩施硒土豆”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2015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组织参加和主办国际性活动,扩大了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三)争取项目,加快发展。“十二五”以来,恩施州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的支持,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恩施分中心建设”、“马铃薯良种补贴”等项目建设上,中央、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为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和育种科研体系建设起到巨大推动作用。2015年,农业部将恩施州马铃薯主食化发展纳入国家马铃薯主食加工及新产品开发试点范畴。与此同时,恩施州还积极整合发改、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着力解决马铃薯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通过项目带动,为恩施州发展马铃薯产业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恩施州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上,虽然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大力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研力量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进行攻关。脱毒种薯繁育及体系建设、晚疫病统防统治体系建设、马铃薯主粮化生产加工机械研发应用、种薯及鲜薯仓储设施建设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恩施州“十二五”期间投入约8000万元开展上述工作,但仍远不能满足马铃薯主粮化开发要求,如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繁育体系规模小、装备条件落后,流通体系尚未建立,严重阻碍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速度,脱毒种薯应用率及良种普及率相对较低。同时,科研机构组织体系不够健全,科研力量也较为薄弱。
(二)市场主体发力不够。当前恩施州马铃薯加工企业数量少且实力不强,加工水平停留在比较原始的初级阶段。从事马铃薯生产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不多,产业带动能力十分有限。
(三)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与精准扶贫结合不足。目前马铃薯鲜薯收购价格在每斤0.5~0.6元左右,加之马铃薯前期种薯投入每亩400元左右,导致农民种植的单位面积比较效益低,对收入的拉动效果有限,种植积极性不高。
三、关于办理议案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该议案具体办理涉及到省政府及发改、民宗、农业、财政、科技等多个职能部门,需要由省政府针对恩施州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试点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统筹研究组织实施。在工作方法上,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出台指导性文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制定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规划等,研究恩施州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研究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强化政策扶持措施。在具体支持恩施州开展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试点中,建议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一)支持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马铃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加快推进良种选育与脱毒种薯扩繁体系、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和脱毒种薯质量检测监控体系建设,努力解决马铃薯种植用种量大、投入成本高的问题;加大对马铃薯种植农机具补贴力度,提高马铃薯关键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加强对马铃薯储藏设施建设的扶持,保障马铃薯市场均衡供应,实现储藏、加工增值增效。
(二)支持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引导企业和农户组建马铃薯专业化合作组织,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引导和推动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成立马铃薯“产学研”战略联盟,全面提升马铃薯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拥有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强、诚信度较高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提升马铃薯加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支持恩施州争取把马铃薯纳入补贴范畴。省、州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争取,将恩施州纳入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在投资和财税上享受同样的待遇,对种薯生产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贴,力争使马铃薯效益不低于其他主粮水平,充分调动产区和农民两个生产积极性。加大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力度,注重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特别是完善农民小额信贷机制,降低贷款门槛,满足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四)支持恩施州建立马铃薯营销平台。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马铃薯发展历史、健康饮食等方面的宣传,积极引导社会消费,促进食品结构调整。支持恩施州举办富有特色的马铃薯产品交易会,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马铃薯产业建设。大力宣传恩施硒土豆品牌,增强消费者认知,通过品牌效应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