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07号 >> 文章详情
关于2016年上半年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6年7月26日在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乐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6年上半年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执行情况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要求,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在编制执行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坚持“提高计划安排到位率”和“加快资金下达拨付率”两结合、两促进,进一步加快省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在开局之年为“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行稳致远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260000万元,截至7月12日,已累计下达244660万元,占94.1%,比去年同期(93.9%)提高0.2个百分点。下余15340万元,拟于10月底前全部下达。具体情况如下:
(一)一元多层次战略推进实施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65000万元,主要投向“两圈两带一群”建设、四大山区建设、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等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目前已全部下达。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坚持先行先试,加强九大体制机制创新和五个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两型”制度体系,在深化改革、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取得部分先行先试典型经验并形成制度性成果,为全国转型升级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路径。鄂西圈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推动区域联动和资源整合,大力推进绿道、绿色幸福村、综合示范镇、“十大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整体开发和互利共赢。湖北长江经济带立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重点推动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建设,加快沿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施“以港兴城、以港兴园”,重点推进了荆州壮腰、黄梅小池滨江新区等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落实“一总四专”规划,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示范、农村环境整治、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建设,积极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期不懈的项目资金投入,也促进了“一主两副多极”中心城市及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山区的建设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30000万元,主要投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中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城乡协调发展、农业发展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目前已下达29400万元,占计划的98%,下余6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拟于近期下达。
这批投资计划的下达有力促进了农林水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33个产粮大县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二是四湖流域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正在全面实施。三是国家规划内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荆南四河堤防整险加固工程、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加紧实施。四是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示范项目有序推进。五是石漠化重点县林业、水保、草业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
(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23818万元,主要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社区服务、残疾人、体育及就业服务等方面,目前已全部下达。
这批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幸福湖北”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为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公平发展,重点支持了267个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11个中等职校项目建设,进一步缓解了城乡、区域、校际发展不均衡问题;为切实解决“就医难”问题,重点支持了18个市县医院、28个乡镇卫生院以及15个村卫生室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各地的疾病防控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此外,还投资建设了4个儿童福利院(托管中心)、14个农村福利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个残疾人康复中心、5个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项目、5个县级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剧场)、14个社区运动场、15个就业社保服务站、42个社区服务站,切实为群众办了实事,提供了基本公共服务,增进了民生福祉。
(四)创新及绿色发展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9800万元,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重点产业振兴、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建设、循环经济、乡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方面,目前已全部下达。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重点产业振兴资金3800万元,主要投向装备制造、化工、医药、建材、轻工、食品、纺织等项目。目前71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14个项目已基本建成,整体执行情况良好。这批项目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例如,湖北国拓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型甘蔗联合收获机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打破国际农机巨头在该领域长期垄断的局面,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1.2亿元,新增税收1.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30个;襄阳金耐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核心部件制造能力上的突破,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3亿元,新增税收1642万元。二是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建设资金2000万元,投向天然气储气调峰、集中供热管网等方面的17个具体项目。这批项目建成后,将增强我省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带动新能源发展,促进我省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及能源科技装备发展。三是循环经济和乡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资金4000万元,共支持了29个项目建设。这批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综合利用粉煤灰、炉渣、农作物秸秆、废塑料等废弃物240万吨,新增乡镇生活垃圾收转运能力800吨/日。
(五)区域协调发展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5000万元,主要投向郧西县灾民搬迁安置、巴东县黄土坡避险搬迁、五峰新县城饮水工程、荆州古城疏散搬迁等方面,目前已下达4500万元,下余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年度目标考核奖励资金500万元,待下半年考核工作完成后立即下达。这批项目的实施,将促进鄂西、鄂东南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力支持荆州壮腰工程的实施。
(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15300万元,主要投向物流、开发区、城建、机场建设等方面,目前已下达14300万元,占计划的93.5%。
一是现代物流专项引导资金3000万元,主要投向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物流信息化等工程,已全部下达。通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襄阳四季青农贸城、十堰林安汽车汽配城、荆州两湖绿谷农产品交易市场、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市场已经形成,辐射周边广大地区。二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按照省政府要求,用于对全省开发区考评的奖励资金,计划于下半年考评完成后下达。三是城镇供排水等城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0万元,已全部下达。四是机场及其他项目资金9000万元,投向武当山机场、襄阳机场、武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综合监测系统等项目,已全部下达。武当山机场今年2月正式通航,截至6月底已开通国内10条往返航线,完成旅客吞吐量10万人次。武当山机场的建成运营,有利于改善十堰市及周边区域的交通条件,提升十堰的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对完善我省机场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意义重大。
(七)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28210万元,主要投向国家安全机关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动员、国防交通、公安基础设施、司法体制改革后全省法院检察院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目前已全部下达。这批项目的实施,既部分满足了国家安全、国防等方面的建设需要,也为全省司法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投入,全省政法部门工作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政法部门工作力量不断加强。
(八)省直重点及其他公共事业项目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52372万元,目前已下达48336万元,占计划的92.3%。
一是省直重点项目资金22333万元,主要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直重点工程建设,包括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省奥体中心功能完善项目、湖北广电传媒基地(事业主体功能区)、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工程等,目前已全部下达。二是其他公用事业项目资金30039万元,主要包括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省安监局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省保密技术服务中心、省审计厅“金审工程”三期、全省市县级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多规合一”试点县市项目等12个方面,目前已下达26003万元,下余4036万元,其中:省直机关综合执法应急用车保障中心停车楼项目1000万元,目前省政府已同意立项,我委将抓紧做好项目审批服务工作,待程序完备后立即下达;水果湖片区改造项目3036万元(总共4500万元,已下达1464万元),待分解方案报省政府同意后立即下达。
(九)项目前期工作费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7000万元,已明确投向,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的程序和要求立即下达。
(十)与中央专项投资配套及省本级建设资金方面。2016年计划安排18000万元,根据国家相关专项配套及实际工作需要,已报省政府同意下达5545万元,明确投向3251万元。下余9204万元,将结合中央专项投资计划下达及全省抗洪救灾统一部署,于下半年下达。
在省预算内投资的配套支持和引导带动下,我省争取中央资金成效明显,目前已争取落实中央投资170.9亿元;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三,好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拟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建议为进一步提高省预算内投资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省预算内投对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的带动作用、对省直项目建设的主体作用、对重大项目储备的推动作用和对全社会投资的促进作用,我们拟在省人大的指导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省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进度通过审计、稽察发现,在省人大的指导和监督下,近年省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下达拨付率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提高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我委在下达投资计划时,要求各地、各部门督促项目单位倒排工期,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到岗;督促项目单位按照开工时限协调好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逐个分析原因,加强督促协调,确保投资计划的顺利执行。
(二)完善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管制度一是制定《湖北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北省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概算管理暂行办法》。为切实加强和进一步规范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健全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参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有关管理办法,在去年印发《湖北省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湖北省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已起草完成《湖北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北省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概算管理暂行办法》,待修改完善后一并印发。二是制定出台《湖北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前期工作经费每年经省人代会审议通过后从省预算内投资计划中安排,由我委根据工作需要统筹研究,虽然履行了报批程序,但是一直以来缺少专门的管理办法,为加强和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委研究制定了《湖北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使用的范围、原则、安排程序及相关使用管理要求,今年项目前期费安排按照该办法执行。
(三)强化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稽察整改紧扣重点关键环节开展省预算内投资监管,从计划分解下达、项目落地开工、配套资金落实、工程规范管理、资金使用与拨付等方面入手,加大稽察工作力度,保障政府投资资金安全,提高政府投资绩效。充分发挥审计等外部监督的作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整改到位。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督促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或单位,调减其下年度相应专项的省预算内投资安排规模,情节特别严重的暂停安排下年度投资。
(四)发挥省预算内投资撬动作用今年以来,我省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往年同期,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的任务较重,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全省发展改革大局,大力推进已下达投资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升全社会投资信心,为实现“十三五”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要充分应对当前面临的暴雨洪涝灾害形势,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及时转发下达中央投资计划,分解下达省预算内待安排投资计划,支持灾后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