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邓发德:根植泥土自芬芳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9-13 14:24   [收藏] [打印] [关闭]

“我的根儿在这泥土地上,泥土地上的老百姓选我当代表,我就要扎根这泥土地,带着老百姓一块朝前奔。”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人大代表、青树包村五组组长邓发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泥土地上的第一桶金

1983年,邓发德20岁出头还是个毛头小子。靠木匠起家的他敏锐地捕捉到种植球白菜的可观前景,开始尝试小规模种植,单打独斗运菜去资丘或者背菜去火烧坪集镇的供销社售卖。1995年,火烧坪乡开始大规模发展球白菜产业,产品远销武汉,邓发德通过租种土地、请工种地,自己主抓销售的方式,种植规模达到280亩。2000年,他专注于为菜农提供售菜、蔬菜运输代办服务,年销售量达数百万,挣到泥土地上的第一桶金。

泥土地上的人大代表

自己的蔬菜产业发展稳定后,邓发德开始带动大漩窝片区村民开始在全乡收购销售蔬菜,每户年收入提升到2万多元,通过物流、转运、冷库、种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带动本组50余人就业。2016年,邓发德当选为乡人大代表,他身上的责任更大,干劲也更足。2018年邓发德与一位深圳老板合作后,蔬菜产业逐步向精细化发展,从萝卜、球白菜到毛白菜、茄子、辣椒、玫瑰菜,逐渐发展成“种、收、市场”一条龙的蔬菜种植产业链。

泥土地上的一个不落

蔬菜种植让村民们普遍受益,但有几户总是让邓发德放心不下。他们中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年老体弱、有的是三四十的光棍,生活极度困难。邓发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有时间就上门传授种植经验,不会的就手把手地教。那年的春末,火烧坪刚刚过了冰雪季,周围的农户已在田间劳作,邓发德却发现田大爷地里始终没有动静。到他家中一看,发现四门紧闭,一打听原来老两口同时生病住院,因为平常麻烦邓发德太多,两老硬是没开口,自己出钱请车住到医院。邓发德迅速赶到乡卫生院,了解到两老病情并不严重,这才放了心。回到家,邓发德和妻子约上周边农户把田大爷的1.5亩毛白菜栽好了,要知道这可是田大爷一家的口粮呀!有了这么个好老师、好帮手,像田大爷一样的脱贫户们对生活重拾了希望,通过一年年的辛勤耕种,年收入慢慢稳定在一万元的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泥土地上的完美转型

近十年来,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陕西、山东等地蔬菜抢占了火烧坪乡的市场份额。此外,因种植多年,土壤和植被变得脆弱,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2022年8月的一天,一位从宜昌驾驶房车来火烧坪避暑的游客找到邓发德家中,说想在他家院坝搭帐篷过夜。邓发德热情邀请客人进屋留宿,可房车主人却坚持住帐篷,以便近距离观赏星空。邓发德意外之余颇感惊喜,原来这再平常不过的夜色却是城里人眼里罕见的风景。显然,在农家小院度过的短暂几天让这位城里的朋友十分满意,他在朋友圈毫不吝啬地抒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这条动态被四面八方询问地址和联系方式的评论刷屏,房车主人朋友圈的偶然火爆为邓发德的民宿之路打下了坚实的人气基础。

今年2月底,火烧坪乡党委带队调研学习各地民宿先进经验,一排排整齐美观的民宿群和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让邓发德找到了发展方向。说干就干,主心骨一动,村民们更是坚定了信心,相继有10多个农户参与民宿改造。为了彰显本土特色,在火烧坪乡党委的引导下,邓发德将孝善文化这一金字招牌巧妙植入,为自家民宿取名“厚德居”,周边的农户也多以孝善为主题,将曾经路边不起眼的老旧小屋精心装点,摇身一变建成了孝善谷民宿群。今年夏天,孝善谷民宿群几乎天天爆满,邓发德带领村民们又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其实刚开始发展民宿我并不知前景,但我是人大代表、是组长,我得先尝试,奔出了路子,老百姓自然就会响应,自然就会跟随。”邓发德谦虚地说。

“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好代表、好组长,我们大漩窝才能在经历产业转型的阵痛后迅速恢复元气,在民宿产业发展上团结一致,做大做强。”当地村民发出由衷感慨。(通讯员:魏舒扬)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