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宋立平:点亮泄滩的希望之“光”
在地处长江三峡湖畔的秭归县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泄滩乡。这里,是贺龙元帅曾战斗过的根据地,也是归(归州)兴(兴山)巴(巴东)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秭归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乡供电所所长宋立平,用38载平凡的岁月,在平凡的岗位上弘扬革命传统精神,书写了一张不平凡的人生履历表,先后被授予秭归县“抗冰抢险保供电先进个人”“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青春岁月,点亮千家万户灯火
30年前,“山尖像锥子、山峰像刀子、上山碰鼻子、下山杵腿子”是泄滩地形的真实写照,行走在山间小路里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至万丈深渊。1988年,全乡基本不通公路,交通极为不便,杆线运输架设全靠人力,年轻的宋立平参与了泄滩乡第一条输电线路的架设,结束了群众靠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宋立平记忆最深刻的是后岩村,条件最为艰苦,为让全村早日通电,他与同事们在荒山野岭中一待就是“个把月”时间,住的是窝棚岩屋,吃的是群众送来的馒头咸菜。抬着沉重的电线杆,脚都站不稳,他们靠绑着山上垂下的牛麻藤子当做安全绳,硬是把杆线架上了后岩,终于点亮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现在,“无所畏惧”的宋立平“无处不到”,踏遍了全乡的角角落落,电网地图也早已烂熟于心,因此被同事们尊称为“泄滩的活地图”。
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泄滩供电所为全乡建成配电网络,新建60多公里380伏的三相电源、450多公里的低压电,4800多户基本实现通电照明的目标。
年复一年,守护一方用电平安
前几年,夏季抗旱导致用电负荷增加,老旧的电力设施罢工情形时有发生,宋立平经常整夜驻守在江边渔船上应急抢修,但他深知临时抢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2022年,泄滩乡遭遇了60年一遇的伏秋连秋旱,旱情极其严峻,全乡上下抗旱救灾3个多月,泵水抗旱设备数量剧增,24小时持续运行,全乡又重现频繁的变压器跳闸、烧毁等现象,泄滩卫生院和泄滩中小学在用电高峰期供电电压仅130伏,对医疗、教育用电造成了严重影响。
宋立平深知情况紧急,第一时间向县公司报备,决定启用备用变压器,及时收集备足各种材料零件,冒着高温酷暑,一起“挖窝子、栽杆子、架电线、增台区”,昼夜奋战,将该片区生活用电与生产用电分出,重点化解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矛盾,确保了中小学按时开学和卫生院的正常运转。
近7年来,宋立平坚持对上争取增加用电台区,积极向上报备紧急用电情况,尽可能为泄滩人民争取更多电力来保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年过半百,心系家乡万亩橘园
近几年来,泄滩夏橙产业发展迅猛,泄滩夏橙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量达4万吨以上,占全国夏橙总量的30%,夏橙已经成为泄滩人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去年的极端旱情却让全乡果农寝食难安,疲于救灾。
年过半百的宋立平,去年本应调回县公司输电工区工作,但伏秋连旱的严峻形势和厚植心间的为民情怀让他对泄滩始终放心不下,所以主动申请再坚持一年,与家乡人民共渡难关,尽最大努力为泄滩发展提供更多的电力支持。
去年8月,棋盘岭村景家坡5户人家因自建饮水池和备用电站水渠干旱枯竭,人畜饮水和几十亩柑橘灌溉受到严重威胁,因地处偏远分散地区,三相动力电源不通,群众无法通过泵水自救。宋立平接收到村民求助信息后,带着同事连续3天顶着40多度的高温,从落差700多米的山岭间外拉线架设三相电源,仅用4天时间就让受灾群众通上了电,泵上了水,及时解决了人畜饮水和柑橘抗旱问题。
这期间,宋立平和供电所的同事们连续奋战3个多月,先后为群众架设抗旱专变台区7个、杆线近20公里,安装抗旱专用电表180多块。目前全乡用电台区从原来的48个增加到目前的125个,安装抗旱专用电表1641块,确保了全乡245台抗旱浮具和800多台水泵的抗旱用电。
担当作为,积极履行代表职责
宋立平为泄滩的电力事业及夏橙产业发展无私奉献30多年,深得选民的认可和信赖。2021年9月,在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为秭归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22年初,宋立平认真履职,广泛征求群众对改善集镇供水条件意见建议,向秭归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依托即将完工的白家河水库为骨干水源,加快泄滩集镇水厂建设,解决泄滩集镇及沿线区域群众的饮水问题的建议,得到了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8月下旬,投资2269万元的白家河水厂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惠及7个村5300多人。今年3月,他按照乡人大开展的“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活动要求,积极参加所在代表小组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访选区选民和市场主体,了解人民群众在水、电、路、网等公益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先后提出了多条代表建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如在“代表行动”走访过程中,宋立平了解到黄家山村夹石岩村落17户群众因地处偏远不通生产动力电,群众饲养牲畜加工饲料时电压不足,只能通过半夜用电低谷时段,采用农户轮流加工的方式予以解决,给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为此,宋立平向上积极争取改造项目,克服交通不便的难题,牵头召开屋场会、院子会,与群众一道商议解决办法。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群众自发让田让地、投工投劳,参与架设杆线1100多米。日前,随着该村三相四线台区的合闸供电,黄家山村长期盼望的难点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通讯员:郝光益 马国政 周天禹 向楠)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