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冉秀兰:践行为民初心,当好村民“贴心人”
冉秀兰,今年60岁,1986年在宣恩县高罗镇七把刀村安家,2011年至2021年10月担任村主任、村支部书记,期间兼任该村儿童中心带头人、志愿者,2021年10月至今进入高罗镇福利院担任院长。2016年以来,冉秀兰连选连任为宣恩县人大代表。7年来,她始终不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尽心照顾村内留守儿童和福利院老人,展现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风采,赢得了选民的一致认可。
开拓进取,当好村民中的“领头羊”
“我们原来七把刀村合村之前,地理位置很偏僻,经济很落后……”冉秀兰说,当时村里没有什么产业,作为村支部书记,她一直想带领大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期间遭遇了几次失败,但她并没有轻易放弃,反而愈挫愈勇,在失败中不断摸索经验教训,谋求发展出路。
2015年,她带领村民种植核桃,由于气候等原因,核桃树生长情况不佳,她带头成立的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也因此亏损不少,但这并没有击垮她。从核桃产业失败后,她想到了父亲给她从家乡带来的60斤有机茶叶籽,在她的精心管护下长势很好。于是,她便及时转变思路,开始了她在七把刀村的“茶叶致富路”。
“我的家乡一直就是发展茶叶的,七把刀这边的气候、地势和我家乡差不多,我想在这里发展茶叶应该也能发展得起来。”说干就干,冉秀兰首先自己带头通过流转村内闲置土地,种植236余亩茶园,在此期间她多次走访村民,了解他们对村里发展茶叶的困惑和建议。通过自身示范引领,综合村民的意见建议,她带领全村一共发展了600多亩茶园,带头成立了两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解决茶农前期种植、中期管理和后期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她还积极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茶叶技术指导,极大地提高了村里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带动村民发展茶叶产业,她还聘请村民在合作社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在冉秀兰的带动下村里的茶叶收益见效明显,茶农人均年增收1万元左右,村民的荷包鼓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笑容也多了起来。
心系留守儿童,乐当孩子们的“好妈妈”
“很感谢冉书记,我们的孩子在她开办的‘儿童之家’里快乐度过假期,我们也能安安心心在外面打工挣钱。”说起冉秀兰,村民们满是感激。
2015年,冉秀兰在走访时发现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很多孩子尤其是在假期或农忙时甚至都无人看管,为了加强对村里留守儿童的管理和关爱,冉秀兰牵头成立了七把刀村“儿童之家”,对本村“三留守”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
自“儿童之家”成立以来,服务中心开放次数98次,开展主题活动24次,包括“连厢打起幸福来”文艺比赛、儿童运动赛、“忆苦思甜”——体验采茶主题义务活动、2021年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班等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500人次。
冉秀兰严格落实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一”措施,坚持“一月一走访”、为留守儿童发放微心愿礼物、组织结对帮扶陪护活动、每周和父母视频沟通感情等。针对单亲、服刑子女等特殊儿童,联系义工协会定点帮扶进行生活资助的同时,每周开展一次走访、关爱活动,及时了解孩子们心理动态,落实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双保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作为人大代表,既然发现了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才是人大代表践行为民服务理念的体现。”作为人大代表的冉秀兰不仅把“为民服务”挂在嘴边,更让它落实在了行动中。
甘于奉献,担当院民们的“大家长”
2021年10月,年近60岁的冉秀兰被返聘到镇福利院当院长,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人大代表的风采。
“她就像我们的‘大家长’一样,我们院里大事小事都是她在管着的,不仅要承担起整个福利院的管理工作,更要照顾好二十几个院民的衣食起居。有些身体残疾无法正常行动的老年人,都是她亲自和工作人员一起打扫卫生、端饭倒水。”
“她帮我们整理房间、清理身体从来没有嫌弃过我们,在她的带动下,我们福利院的卫生越来越好了,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吃着放心、住着舒心。”
“我们有个三病两痛的她都会及时带我们去医院检查或者帮我们带药回来,像亲人一样关心着我们,她是个过细人、也是个热心人,把我们的吃住都安排的很好。”
......
说起冉秀兰,福利院的院民们对她好评连连。自担任福利院院长后,福利院便成了她的“第二个家”,除了特殊情况,其余时间她几乎每天都待在福利院里,没有节假日、更没有周末,但她却并无怨言,“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具备爱心和耐心,要本着良心做事。”冉秀兰说。(通讯员:黄迪 向羽琳)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