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郭喜琴:当好群众心中的好代表
郭喜勤,是襄阳市襄州区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程河镇六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大代表,郭喜琴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她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衡量自己履职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的事情做起,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带领全体村民一心一意闯事业,实现了村民致富和村集体经济的繁荣发展。
恪尽职守,她兢兢业业解群众之忧
多方争取,努力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2017年,郭喜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在认真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村卫生室的代表建议,并积极向区人大驻村工作队、程河镇党委汇报,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按照“一村一室”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建起了六房村卫生室,使村级医疗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条件差、医疗人员不足的难题。
六房村是典型的岗地村、村大地广人口多。年久失修的电力线路老化,总是跳闸断电,电饭锅烧不熟饭,电水壶烧不开水,无法满足群众的正常生活用电需求。为此,郭喜琴同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议,四处奔波,争取国家资金,协同镇政府和供电部门共同拟定工作方案,推动全村电力设施的改造项目及时完成,将原有的4台变压器增加到6台,保证每家每户的空调、冰箱、电视等都能正常用电,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去年8月中旬正是玉米生长的旺盛时期,可郭喜琴却犯愁了,全村两千多亩的玉米闹旱,再不浇水,老百姓就面临减产甚至绝收,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为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天气,满足全村农业生产需求,郭喜琴及时向程河供电所负责人程军反映,一支由五人组成的抗旱保电应急小分队迅速出现在六房村的田头,拉线装表填写申报资料等,全体村民主动配合电力工人全力做好农业灌溉用水保障工作,解决了燃眉之急。在这一过程中,郭喜琴还不忘履行代表职责,向镇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带动解决周边村庄抗旱设施的保障工作,看见一股股清泉流进农田,村民们展开了笑颜。
肖庄十组是六房村的一个自然村,2021年前村组道路还是泥巴路,晴天尘土飞扬,下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当地老百姓出行、生产和物资运输等。郭喜琴在深入了解情况以后,寻求“娘家人”帮助。在区人大驻村工作队的倾力相助下,一条宽3.5米,长1500米的通村公路通向了群众家门口,老百姓奔走相告,连声称赞郭喜琴不仅是一个好书记,更是一名好代表。
与民同心,她为民担当助集体发展
“她舍小家顾大家,是我们全村百姓的主心骨,领路人。”这是六房村五组村民郭大才对郭喜琴的评价。在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对郭喜琴竖大拇指。六房村一组郭华平妻子患有精神病,家庭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负担比较重,难以供两个孩子读书,郭喜勤多次主动找到郭华平帮助介绍工作岗位,并自掏腰包给了他400元,解决了两个孩子免费上学问题。郭喜琴时常说“能够为乡亲们办点事,看着大伙儿生活顺意,我就开心。”
郭喜琴丈夫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丈夫曾多次提出让她去外地享享福,但她为了六房村的发展,为了百姓们的期盼,舍小家为大家,多年来只身一人坚守在六房村这片土地,无怨无悔,只为了身边的群众安康。
对于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郭喜琴是一个典型的只做不说的人。自当选区人大代表以来,她更加关注民生发展,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郭喜琴日思夜想的事儿。几年来,她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先后促成道路整修、下水道修建、安装变压器、村级办公场所修建、文化广场建设等,关系着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大力争取上级部门帮扶,多方筹集资金硬化村三组断头路1.8公里,解决群众出行、农作物收获运输难的问题;积极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搞好村庄亮化工程,在村内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92盏,方便群众夜晚出行,群众拍手称好;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扶持引导村贫困户创业致富脱贫,2016年全村实现7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通过招商引进资金40余万元,新建光伏发电站,解决六房村及周边村庄用电不足的问题,通过电力销售,还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
尽责担当,她慧心巧思保一方平安
“你是干什么的,管这闲事?”“我是一名区人大代表,不管你们是哪里人,但你们在襄州区发生的矛盾,我就有义务‘管’。”今年1月16日,区人大代表郭喜琴回娘家时在程河镇与河南交界的地方掏出人大代表证件,亮出人大代表身份,帮助解决了一桩纠纷案件。
这一天,郭喜琴回娘家看望自已的老母亲,途中恰巧遇到一个拉钢筋的司机不小心将一个骑车人车把上的馒头给撞掉了,白花花的馒头散落在地上,双方即刻开始嚷嚷起来,谁也不服谁,各自打电话开始找外援。刚好这一幕被郭喜琴看到了,她急忙下车问清事由,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组对话。眼看着一桩小事即将演变成一件大事,郭喜琴赶紧把拉钢筋的师傅的媳妇喊到旁边说:“你看你们将人家的馒头撞掉地上,错在你们,你看拿个10元20元的,赔他就是了,如果你们没有钱,这10元20元的我来出。”她又对另外一方讲:“你看这快要过年了,这么个小事,再喊人来,小事闹成大事,哪里划得来,你看馒头值多少钱,赔你就是了。”双方一听郭喜琴说的有道理,都同意听从她的调解,最终一方拿出了10元钱赔给了对方。一场即将升级的基层矛盾纠纷在基层人大代表郭喜琴的调解下得到了化解。
如今的六房村和谐稳定,就缘于郭喜琴的热心快肠和对法规政策的深刻理解,让村民的很多矛盾得到及时调解,许多疑难问题只要有她到场,都能通过现场的说理说法使矛盾双方心服口服,做到了问题不出村。六房村村民郭华永与郭荣献的宅基地纠纷长达八年之久,郭喜勤多次找到当事人进行协调。郭荣献身患尿毒症期间,郭喜琴还不下十次去医院探望他,郭喜琴将法融于情的真诚最终感动了郭荣献,决定再也不上访。她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让大家愈发对她敬佩不已,以致于现在不管谁家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请她去处理,有时她忙不过来,大家等也要到她去了之后再处理。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身份、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多年来,郭喜琴以执著的信念、炽热的忠诚、奉献的精神扎根基层,情系百姓冷暖,克服一切困难带领干部群众实干、苦干、巧干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选民的贴心人。(通讯员:赵香南)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