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张廷红:法治先锋践初心 巾帼代表绽芳华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6-04 14:58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大山深处的恩施,有一位手持法律利剑、肩扛民生重托的“双面卫士”——她既是湖北联信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用专业法律知识守护公平正义;又是连续两届当选的恩施市人大代表,以炽热初心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执业30载,张廷红将律师的专业理性与代表的为民情怀深度融合,先后被湖北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被恩施州律师协会授予“十佳律师”、被恩施州委州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一、法治先锋,用专业赋能基层治理

政府法治建设的“活字典”。作为一名深耕行政法领域的专业律师,张廷红先后被邀请参与《恩施市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与处置管理办法》《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针对《森林防火戒严令》《安置小区地下车位处置方案》等所涉民生问题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先后出具法律意见书30余份。在审查《森林防火戒严令》时,她敏锐发现部分法律依据适用不当,提出增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条款,同时删除不应适用《消防法》的条款,精准把握了正确适用法律的律师建议。

矛盾纠纷化解的“防火墙”。面对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张廷红创新建立“法律明白人”培养机制,带领团队深入新塘乡、崔家坝镇等28个村寨,开展土地承包、财产继承等专题讲座137场,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2000余张。在参与处理一起历时8年的山林权属纠纷时,她通过多次驻村调解,先后查阅土地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档案资料、走访多位健在的经办人回顾还原历史事实,用大量的证据说服当事人,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以“送法进村+巡回调解”模式,推动所在乡镇涉法信访量逐年下降。

司法公正监督的“啄木鸟”。立足人大代表监督职能,她首创“一案双查”监督机制:既查司法程序规范性,又查群众满意度。针对律师群体反映强烈的“电子卷宗复制的规范性服务”问题,向检察院提出及时受理、及时复制、及时提供、网上推送的建议,推动实现24小时内完成卷宗复制;针对“执行难”顽疾,建议法院推行“执行公开悬赏制”“代表委员监督制”等举措,借助社会力量破解查人找物难题,显著提高了债权的执行效率。

二、公益守护,暖心共护妇儿权益

创新普法,让法律走进童心。“要让法治种子在孩子心里发芽,就要把法庭搬进课堂。”张廷红带领团队实践“沉浸式普法三部曲”:在全州首创“少儿模拟法庭”,让学生化身审判长、辩护人、公诉人,先后编排《虚假信息传播》《拒绝校园欺凌》等法治情景剧,拍摄《高空抛物》等普法微电影。在恩施市实验小学的模拟法庭上,12岁的“小法官”李明(化名)通过审理虚拟校园欺凌案,不仅自己成为“反霸凌宣传员”,还带动身边的家人、同学共同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十年来,这套普法体系已覆盖80余所学校,20000余名师生受益。

维权矩阵,织就法律保护网。2019年她牵头成立“恩施市妇女儿童法律维权工作站”试点创建工作室,构建“12338”快速反应机制:1天内响应咨询解答、2天完成案件评估、3级联动调解、3个工作日反馈、8类专项援助。在处理胡某工伤待遇索赔案件中,她曾20余次往返工地和医院,娴熟运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标准据理力争,最终为企业逃避赔付的受害者争取到120余万元赔偿金。其与团队律师累计提供法律咨询解答13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余件,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90余万元。

特殊关爱,点亮困境儿童星空。积极参与“童心共享、爱心传递”关爱困境儿童成长公益项目,利用周末带领团队到多所儿童寄宿制学校开展“亲情陪伴活动”“儿童五防”及食品安全等法治讲座活动,聘请心理咨询师对困境儿童进行心理测试和疏导。在新塘中心小学,她们发现11岁留守女孩小花(化名)因长期亲情缺失出现性格孤僻自闭倾向,通过每周书信陪伴、开设“心灵树洞”信箱,用30余封信件和10余次看望走访,终于唤醒了孩子对未来的期许及信心。项目开展以来,已为2000余名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建立“爱心档案”200余份。

三、心系民生,架起民意沟通桥梁

从专业视角破题。充分发挥“律师+代表”双重优势,形成“三阶建议工作法”:前期通过代理案件发现共性问题,中期组织行业研讨会提炼对策,后期依托代表身份推动制度完善。针对我州部分县市财政及卫健部门采取地方保护的干预措施,以文件形式,限令本县干部职工体检只能在本县城内医院体检,强行干预干部职工自由选择我州其他体检机构的现象,提出了《关于优化体检行业营商环境满足干部职工健康需求的建议》,该建议很快得到了卫健部门的高度重视,作出了废止此前文件的通知,该建议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营造了良好氛围。

让治理回归烟火。创新“屋场会+云直播”履职模式,在社区搭建露天议事平台。2024年处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纠纷时,她将《民法典》制成通俗易懂的漫画手册,组织28户居民开展“流动表决”,通过“白天走访+夜间恳谈”化解分歧,最终促成“阶梯式分摊方案”落地。这种“法律解读+情感调解”模式,已在多个社区推广,解决电梯加装、停车位改造等民生问题20余件。

助推法治共同体建设。针对公诉环节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律师参与制度问题,她在恩施州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在检察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议》,很快得到落实,并在恩施州八县市检察院迅速推广。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依托这一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检司协作,提升办案质效,确保法律正确实施‌‌,不仅提高司法效率,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更提高了群众对法治环境的满意度‌‌。

从法庭到议堂,从卷宗到议案,张廷红用点滴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内涵:“既要成为法律条文的注解者,更要成为法治精神的播种人。”正如她在代表履职笔记中写道:“每办理一个案件,就是一次民情采集;每提出一项建议,就是一次制度完善。律师代表的使命,就是用法律的专业刻度,丈量民生的温度。”这或许正是她对“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最生动的诠释。(廖泽旭 陈春燕)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