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着力做好“三个坚持”,推进代表履职能力新提升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4-07-25 19:50   [收藏]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省、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把开展“聚力共同缔造•净岸护水”代表行动作为提升代表履职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增强代表履职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坚持高位谋划,推动活动提质增效

(一)统一组织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把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摆在首位,及时向市委汇报省、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行动”活动安排部署,先后多次在常委会党组和主任会议上,专题研究“代表行动”工作,就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活动流程等反复讨论研究,形成我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各镇(办、处、区)人大积极响应,因地制宜,细化工作方案,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

(二)统一活动主题。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小切口大服务”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围绕市委“净岸护水”攻坚行动八项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清源”“净岸”“护水”“美家”“润心”“兴业”六大行动,找准切入点,不断推动代表行动走深走实。各镇(办、处、区)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镇情,围绕辖区净岸护水各项工作内容,精选小切口开展一系列符合当地的特色活动,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统一活动形式。活动开展以各级人大代表为主体,以代表小组为基本单元,以“家”“站”“点”为履职阵地,主动亮明身份,采取视察、调研等方式组织代表深入厂矿企业、畜禽养殖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区域实地察看工作推进情况,收集民情民意。

二、坚持率先垂范,推动活动走深走实

按照省、十堰市关于开展“代表行动”活动工作安排,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探索工作思路,努力充实活动内容,加强与代表的沟通,完善对代表的服务,助推“净岸护水˙代表行动”活动走深走实。

(一)发挥“四员”作用。积极组织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工作要求,努力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依托18个镇办56个代表联络站共组织全市人大代表学习培训300人次,发动代表积极开展“净岸护水”宣传,累计涉及群众15000余人次。当好了“生态环保政策宣讲员”;深入村组农户企业和涉水区域,当好了“生态环保问题收集员”;参与协调督办,当好了“问题整改指导员”。在全市代表行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模范群众代表。丹赵路街办农民代表张克秀带领群众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共建洁美家园,实现“旧俗换新风、旧貌换新颜”。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李元明长年奔走在150余公里的河流岸线巡河护水。农民代表王海波对自家小型规模化养殖的牛,主动新建圈舍排污设施,带动周边养殖户实现污水零排放。

(二)做好“三个”结合。与“双联”工作相结合。组织人大代表回选区挂牌亮明身份,通过进“家”进“站”进“点”走访座谈等形式,听取群众对环境保护特别是守水护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开展过程中全市18个镇办56个代表小组961名四级人大代表中912名代表参加活动,活动参与率95%,提出意见、建议368件(口头建议312件,书面建议56件),其中,口头建议已落实218件,书面建议已交办56件,落实15件;与“选民接待日”相结合。将人大代表办公点前移至守水护水一线,不定时不定点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听取群众心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了解党委关于生态环保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积极建言献策,着力推动矛盾化解、问题解决;与“代表述职活动”相结合。组织全市961名人大代表在原选区开展述职活动,向群众报告2024年度代表履职情况,剖析存在的短板弱项,从自身实际汇报参与守水护水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原选区群众的监督。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参与共同缔造项目建设、带头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实际活动,践行代表履职承诺。

三、坚持成果导向,推动活动落实落地

(一)收集办理了一批民生实事。据统计,全市在镇(街道)人大层面开展调研视察活动86场次,提出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意见建议12条。在市、镇两级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市、镇政府对1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进行更新改造,对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扩能改造,新增处理能力1.4万吨/日,新配建城镇污水管网约70公里,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出水水质由原来的一级B出水标准提升至一级A以上,有效防止了汉江流域丹江口市域水质污染,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二)探索了一个新方式。创新发展是人大工作的活力源泉,市人大常委会与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围绕“守水护水、节水用水、协同监督、共抓保护”主题,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积极建言献策,推动“良言”变“良策”,在全省县级人大首创跨省异地协同监督机制,为助力国家水安全战略,推动丹江口库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汇聚人大力量。市人大常委会稳妥组织开展小流域治理区域协同监督,选取官山河、浪河、沙沟河、安乐河四条河流,开展小流域治理区域协同监督,建立“五项机制”(联动活动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信息互通机制、多领域联动机制、跟踪问效机制),组织相关镇办联合开展代表活动。均州路街办联合相邻街办成立沙沟河流域“净岸护水”协作联盟,推行意见建议“四单法”,形成上下游协同、左右岸共治新局面。截至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74条,梳理后本级自办31条、上报市级6条。(陈琪 柯红磊)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