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月”纪实
“8月份是‘代表小组活动月’,各镇(街)人大(工委)、区直各代表小组,要围绕区委中心工作、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增强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意识,切实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7月31日,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对8月份的代表工作作了整体安排,要求人大代表在履职中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先行者和践行者。
献良策,用心为产业振兴把脉问诊
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引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龙王镇闫营村凤凰咀遗址陈列馆已建成,当务之急是要引进市场主体,走文旅、农旅结合之路,以此带动闫营村经济发展。曾陈村稻虾共育也已初具规模,要形成自己的品牌,通过提升品牌效应,促进农民增收。”在襄州龙王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党群组市、区人大代表杨建鹏在调研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对龙王镇两个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代表小组活动月”,党群代表组如何开展活动?8月17日,党群代表组结合今年开展的“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主题,组织代表到龙王镇闫营村、曾陈村就产业发展开展调研活动,代表们深入了解两村的产业发展现状,积极为两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近几年,峪山镇的红薯产业发展迅速,由最初的2000户发展到5000户,种植面积已超20万亩,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区财政经济代表组12名人大代表围绕着峪山镇红薯产业发展情况展开了调研,全面了解红薯产业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关于峪山镇红薯产业的调研报告》,为当地红薯产业发展壮大建言,为共同缔造美好生活贡献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
应呼声,用情为人民群众解忧排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讲话中对人大代表提出的要求。
8月10日晚,肖湾街道潘台社区的群众围坐在该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现代豫剧《鹿门山下的女人》正在演出。这是区人大教科文卫代表组联合省豫剧团“红色文艺轻骑兵”开展的一次送戏、送文化下乡活动。
今年6月,区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贺志国在走访选民时了解到,社区居民希望丰富业余生活,能在家门口能看到现代豫剧。区人大教科文卫代表组结合群众的需求,积极与省豫剧团对接,最终在肖湾街道潘台社区开展了一场送文化进社区活动。当天晚上,潘台党群服务中心人头攒动,男女老少自带小凳,目不转睛地仰头观看,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豫剧文化大餐。
在襄州区人民法院审判大厅,区政法代表组张琴等代表正在旁听一件关于“天价内衣”的审理案件。除了旁听,代表们还对案件审理情况进行点评,并参与案件调解,最终达成退还商品一半价钱的一致意见,诉讼双方均表示满意。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庭审,不仅见证了法院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也让人大代表学到了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又通过司法监督实践提高了人大代表的法律素养和履职能力。
善代言,用力为社会发展建言发声
襄州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是襄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区农业农村代表组的代表们结合农业大区优势,深入张家集镇部分企业、村(社区)调研,发现该区大部分村在产业发展上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产业规模不大,特别是种植产业,产品品质不够优,精深加工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大。
针对这种情况,参加调研的农业农村代表组代表张佳琪说:“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区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我将结合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提交关于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意见建议,通过集中部门力量,引导更多的高校、科研机关等投入科技力量,助推襄州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今年以来,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联络站与立法联系点贯通作为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先行示范区的行动路径之一,形成“立法联系点+信息收集点”民意互通机制,积极发挥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推动作用。区城建环保组代表大多来自资源规划、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和相关企业,该组充分发挥代表行业专业优势,在城建环保代表联络站开展了《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二审稿)》征求意见,共征集8条意见建议,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古山寨保护的期望和想法。
八月的襄州,酷暑难耐,但依然阻挡不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步伐。区直近百名人大代表用行动、用汗水、用智慧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通讯员:毛小青)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