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孝昌县:建立“五联”机制 促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近年来,孝昌县人大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人大代表“家站”建设同共同缔造有机结合,探索建立“五联”工作机制,促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建立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两个联系”制度,常态化组织代表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农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扎实开展“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通过进“家”入“站”、走村入户、选民接待等方式,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切实做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截止目前,全县65个代表小组、1200余名人大代表,累计召开座谈会80余次,走访企业50余家、群众6800余人,收集问题220多个,分层分类交办有关乡镇和县直部门,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建立实践基地与立法联系点联结工作机制。将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搬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组建一支以“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两委”干部、“三官一师”法律工作者、行业人才20余人为主体的立法信息员队伍,畅通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渠道。发挥联系点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优势,一体推进参与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和宣传普法,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实践。
三是建立代表“家站”与基层法庭联动工作机制。以人大代表“家站”为阵地,优选口碑好、威望高、善于处理矛盾的人大代表担任人民调解员,推荐具备资格的人大代表担任“金牌调解员”,推动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和诉源治理工作。组织人大代表旁听人民法庭庭审案件,监督一些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执行全过程。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参与人民法庭以案释法、法治讲堂等法律宣传活动。
四是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联办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加大衔接转化力度,增强监督工作合力,切实维护好公共利益。今年1月份,县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拆除澴河中央废弃铁路桥墩的建议;县人大及时转交县检察院,县检察院迅速行动,加强与武汉铁路检察院分院、武铁信阳工务段等单位沟通协调;5月中旬,顺利拆除澴河中央12座遗留30年的废弃铁路桥墩,消除河道行洪安全隐患,有效助力流域综合治理。
五是建立代表小组与村(社区)联治工作机制。以孝感市人大机关驻点村和孝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联系村为试点,建立健全代表小组参与村(社区)共同缔造实施办法,成立由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的产业振兴、道德评议、环境整治等理事会,引导群众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富民产业发展等村级事务管理,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贡献人大力量。(通讯员:王宗光)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