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宜都市:“零补偿”共修致富路
近日,宜都市王家畈镇一条由村民主动无偿让地的主干道路展开施工。这条路名为“土吉路”,全长5.5公里,是宜都连接松滋、五峰等县市的主干道,与当地群众便捷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据悉,该路段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排水不畅,群众对此抱怨颇多。今年年初,王家畈镇辖区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在调研走访活动中,许多群众提出要将土吉路道路宽度由原来的4.5米改成5.5米的愿望。镇人大主席团及时把群众呼声反馈给镇政府,镇政府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向上级部门提交请示报告最终获得批准。
在项目建设实施中,经实地测量,需占用75个农户土地11.3亩,需支付征地补偿金约51万元。但由于项目资金短缺,无法及时给予农户征地补偿,影响项目推进。鉴于此情况,王家畈镇人大主席团在古水坪村组织了首场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题的“古风新语”屋场议事会。
“乡村振兴,主体在民。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怎能发展?”宜都市人大代表、古水坪村党总支书记皮远成首先发言,“咱们这条路拓宽改造,由于是新增项目,建设资金本身就有限,希望大家共同出点力,‘让’出点地来支持村里建设发展,今儿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就是想听听您们的意见。”
话音刚落,老党员李秀付带头表态:“村里修路,说到底最后收益的还是咱们老百姓,我家的那块地不要赔偿,到时候修路到我屋旁边,天气炎热我还可以给施工队送些茶水。”村民周统一表示:“路修宽了,我们卖茶叶也更加方便,我也不要补偿,将来路修好了,我来负责自己屋前这段路的环境卫生,保证打扫得干干净净。”
……
“修路我们支持,但田里种的土豆、油菜要怎么处理?”“我也不要征地补偿,可田里种有玉米苗怎么办?”部分村民提出顾虑。正值暮春初夏交替,地里的农作物长势良好,庄稼是农民的“命根子”,这一个个难题很现实地摆在面前。
针对村民提出的这些具体问题,皮远成逐一解答道:“您们放心,我们来跟施工方提前沟通协商好,先在没有农作物的地段动工建设,对农田里有土豆、油菜的,待成熟收割后再来施工;种了玉米苗的农户,我们发动人大代表和周边邻居,帮忙移栽到别的田块上,尽可能的减少大家的损失。”肯定的答复和可行的解决办法,彻底打消了村民们心中的顾虑。
通过议事会的充分讨论,涉及占地的村民全部达成共识,修路占地不要补偿,村民共同投工投力,共建“土吉路”。
“今年以王家畈镇古水坪村为试点,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模范实践站,以古风新语话产业、话环境、话民生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推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议事、谋事、做事,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这次‘零补偿’支持修路就是‘古风新语话民生’的典型例子,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了解民生需求,代表、群众一起撸袖加油干,让民生实事落地落实。”王家畈镇人大主席胡玉平说。 (通讯员:宋实际、王美林、关春玉)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