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人大代表“亮”出和谐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5-30 11:05   [收藏] [打印] [关闭]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镇两级人大为了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探索多种方式亮明代表身份,促使人大代表真正走进选民心中,为选民办实事,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走深走实。

一张最贴心的名片:人大代表联系卡

“喂,你好,是区人大代表化景吗?我是朱集镇两河社区的翟英娃,我的社保卡到期需要年审,你能帮我年审一下吗?”打电话的是襄州区朱集镇两河社区86岁的翟英娃老人。

翟英娃老人为什么会给区人大代表化景打电话呢?

这还要从朱集镇人大在开展“听听选民心里话 共同缔造幸福家“活动中,推行人大代表向选民发放人大代表联系卡片说起。

襄州区朱集镇人大代表向选民发放人大代表联系卡片

自今年共同缔造代表活动开展以来,为了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朱集镇人大要求镇域内103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在家门口将统一加挂“人大代表户”户外身份牌,向选民发放人大代表联系卡,让选民有事能够找到人大代表。

“姨,这是我的联系卡片,您有什么需要,或有什么建议,都可以联系我或向我反映。”穿梭在两河社区的区人大代表化景,把一张张人大代表联系卡片发放到选民手中。

联系卡发放的当天晚上,区人大代表化景就接到了翟英娃老人寻求帮助的电话。她来到翟英娃老人家,在自已的智能手机上,很快为老人办好了社保卡的年审,畅通了老人社保补助的发放。

翟英娃老人说:“这张人大代表联系卡真管用,我可得给它保管好。”

朱集镇人大代表王香平说:“人大代表联系卡片发放后,年纪大的老人需要买药、留守儿童需要教育引导都主动联系我们,我们都会及时帮忙办。”

统一制作的身份牌、连心卡上除了清楚的公布了人大代表姓名、电话、职务、哪级代表等基本信息外,还赫然标明了人大代表履职格言,亮出了代表基本信息,亮明了代表主要职责,晾晒了代表履职承诺。

一个电话就找到人大代表,一张小小的人大代表联系卡片,打通了“代表与选民的最后一百米”,让代表真正走进了选民心中。

朱集镇人大主席张会林说,挂户外牌、发连心卡,让各级人大代表“亮身份”,有效促进三级人大代表变接访日“坐堂接访”为“主动下访”,主动深入村组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据统计,自今年5月以来,朱集镇人大代表向选民发放联系卡片8000多张,为民办实事100余件,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

一个最美的证件:人大代表证

“我家能分上10亩土地,能够解决吃饭的问题,这要感谢郭代表。”襄州区黄集镇陶庄村三组村民陶国有对胸前挂着人大代表证件的区六届人大代表郭爱国说。

郭爱国为什么要把人大代表天证件挂在胸前,向群众亮明自已的代表身份呢?

原来,陶国有是村里的老上访户,与原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紧张,村干部与他沟通,做思想工作,他理都不理。

2021年,郭爱国下派到陶庄村任村支部书记,试着做陶国有的思想工作,哪知他根本不给沟通的机会。

郭爱国了解了前前后后的情况后,想起自已是人大代表的身份,他佩戴上人大代表证,再次来到陶国有的家中,表明他是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来了解情况。

谁知,这次陶国有破天荒地没有拒绝,还把自已为什么老是上访的原因和想法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郭爱国了解到当年陶国有在国家部队烧锅炉,没有参与当时的土地二轮延包,现回到村里生活,但没有耕地可种,同时因妻子生病,2016年被确认为扶贫户的情况后,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从村里自留的集体地中给他分10亩土地,确保一家人的生存与生活。

一件多年的上访案件就因郭爱国佩戴人大代表证,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沟通起,在选民的信任中最终得到了解决。

分到了土地的陶国有说:“你是代表,我信任你,以后有什么事情,我哪也不去上访,我就找你反映。”

有了这次经历,只要是遇到跟群众沟通的时候,郭受国都主动地把人大代表证件挂在脖子上,展示在胸前,用这块最美证件与群众顺畅地沟通交流。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群众也最信任人大代表。代表证就是信任之证。

一句最响亮的话:我是人大代表

“你是干什么的,管这闲事?”“我是一名区人大代表,不管你们是哪里人,但你们在襄州区发生的矛盾,我就有义务“管”。说完,襄州区程河镇第六届区人大代表郭喜琴从身上掏出了人大代表证件,亮出了人大代表的身份。

事情的原尾还要从2023年1月16日说起。区人大代表郭喜琴的娘家在襄州区程河镇与河南交界的地方。这一天,郭喜琴回娘家看望自已的老娘,在回娘家的路上,恰巧遇到一个枣阳拉钢筋的车与一个河南卖馒头的三轮剐蹭,白花花的馒头散落在地上,双方即刻开始嚷嚷起来,谁也不服谁,各自打电话开始找外援。

刚好这一幕被回娘家的郭喜琴看到了,她急忙下车,问是怎么回事。就出现了刚开头的那一幕。

眼看着一桩小事即将演变成一件大事。郭喜琴赶紧把拉钢筋的师傅的媳妇喊到旁边说:“你看你们将人家的馒头撞掉地上,错在你们,你看拿个10元20元的,赔他就是了,如果你们没有钱,这10元20元的我来出。”

她又对另外一方讲:“你看这快要过年了,这么个小事,再喊人来,小事闹成大事,哪里划得来,你看馒头值多少钱,赔你就是了。”

双方一听郭喜琴说的有道理,都同意听从她的调解,最终拉钢筋的一方拿了10元钱赔给了对方。一场即将升级的基层矛盾纠纷在基层人大代表郭喜琴的调解下得到了化解。

一句最响亮的话“我是人大代表”,亮明了人大代表身份,亮的不是荣耀,亮的是人大代表这个职务的责任、义务和担当。(襄州区人大 毛小青 宋河彬 朱晓佩)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