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鹤峰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三个围绕”实现代表工作“三个转变”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9-07 15:52   [收藏] [打印] [关闭]

9月5日,鹤峰县中营镇刘家湾村水厂项目建设正酣,工人们正在顶着烈日打基砌墙。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进入主体建设。据了解,刘家湾村水厂建设是北佳代表小组开展“代表行动”所提的建议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保障北佳集镇、刘家湾村农户日常供水需求,直接受益1000余人。

中营镇人大副主席、北佳代表小组组长刘芳霞在北佳人大代表联络站高兴地说道,“自今年代表行动开展以来,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三个转变’:一是建议办理由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今年北佳代表小组提的3条建议,有2条已经办结,1条正在办理之中,10月即可完成。中营镇人大主席团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条建议均得到有效回应。二是群众认可从被动满意到高度赞许的转变。多条意见建议的办理都落在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三是代表从当‘荣誉代表’到当‘责任代表’的转变。闭会期间,代表致力收集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为促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尽心竭力,代表身份意识进一步增强。”

实现“三个转变”,是因为鹤峰人大在推进代表行动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围绕”,持续将代表行动引向深入。

坚持围绕党委部署的重点

鹤峰人大践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州委八届五次全会、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始终做到与党委在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自觉做到党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代表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代表履职就跟进到哪里。鹤峰县人大各代表小组按照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的要求深入开展代表行动。第一季度,围绕人居环境大整治,以“五清一改”为重点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第二季度,结合党员干部“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开展人大代表进田间地头、进企业车间、进建设工地“三进”活动。第三季度,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三次集中活动共组织代表进社区11个、进乡村205个、进企业1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五里代表小组提出的关于加强江坪河库区综合整治的建议,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江坪河库区管理办法、“十年禁渔”等管理措施,开展了“四清四无”执法行动,维护江坪河库区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

坚持围绕政府工作的难点

今年,鹤峰县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大力实施“强县城”战略,分秒必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各级人大代表活跃在创文创卫战线的大前方、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人大代表建议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如火如荼,目前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的圃子路片区已经完成改造,总投资额1400多万元,4个小区14栋房屋焕然一新,246户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今年还将完成胜利街片区、中坝片区改造工程,改造面积将达到16万平方米。容美镇周平等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对县城及周边公路沿线进行综合环境整治的建议”,承办单位迅速办理并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开展强县城补短板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拆除钢架棚等构筑物246处,拆除面积39437.5平方米;拆除围墙33处4350.4平方米;拆除各类违规广告牌358块4744.7平方米;清理垃圾550余吨。各代表小组以联络站为平台,探索代表+志愿服务模式,把代表行动延伸到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局上。代表们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当好宣传的急先锋、文明的守护者、助弱的热心肠,成为全县创文创卫、提升城市形象的中坚力量。

坚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

群众认可满意是代表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人大常委会制作挂式代表证,要求代表开展活动时要亮明身份。拟定代表行动“七步工作法”,进一步规范代表小组活动流程。明确每月25日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制定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试行办法,规范接待选民程序。每个联络站出台代表接待选民安排表,每次安排2名以上代表参与接待。5至8月,全县已开展4次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330余名人大代表在4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1000余名,收集各类问题200多个。

目前,在代表行动和接待选民日活动中,全县各级人大共收集到300余条意见建议,分别在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进行公示,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让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做到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如在各级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群众反映强烈的县城停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思源路、中村大桥和环城路三个中大型停车场已经建成启用,鹤峰首个现代7层立体停车场全面进入机械设备安装阶段,这些停车场将为城区新增停583个车位;下坪乡东洲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时提出的关于硬化江坪村组级公路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天即召集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让群众反映5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针对葛仙米产业保护和发展,代表们调研后提出中肯建议,县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邀请武汉有关专家把脉指路,与农户协商按照每亩800元补贴建立“葛稻共生”试验田,进一步拓展百姓增收渠道。(通讯员:钟华 周雷)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