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枣阳市人大常委会:做实代表工作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8-25 09:27   [收藏] [打印] [关闭]

按照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要求,枣阳市人大常委会紧抓市委中心工作、紧贴群众期盼、紧跟发展需要,坚持用“三最”标准做实代表工作,推动代表履职能力、平台建设和代表行动走深走实,为助力枣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社会力量、展现了代表风采、做出了人大贡献。

用最新的理论武装思想,全面提高履职能力

枣阳市人大常委会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纳入代表学习培训内容,不断提升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把强化政治理论培训作为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政治责任来抓。近年来,枣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赴北京、北戴河、深圳、浙江等地人大培训基地,深学深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意见新要求,把牢政治方向,增强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

把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作为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法定职责来抓。近年来,枣阳市人大常委会专门邀请省、襄阳市人大代表工作、监督工作业务专家,解读新修订的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以及湖北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阐释代表权利义务、报告审议要领、代表议案建议撰写等职责要求,专题培训人大代表和镇办区人大工作者,进一步提升代表法律素养,夯实代表履职基础。

把强化民情政情培训作为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基本要求来抓。近年来,枣阳市人大常委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双联”活动,市政府、市监委每月举办一次经济社会发展、监察工作情况通报会,市法院、市检察院每半年报告一次审判、检察工作情况,多形式、广途径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用最高的标准指导实践,全面加强平台建设

枣阳市人大常委会对标对表浙江等省的代表联络站建设先进理念和经验作法,将代表联络站、联络点平台建设作为常委会的一号工程、重点任务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

高标准规划。按照“功能定位准、建设标准高、作用发挥实”的工作要求,一是科学布局。实行一个镇(办事处)建一个代表联络站、一个代表小组建一个代表联络点,构建“1+N”、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代表工作格局。二是精准选址。将联络站选在环境相对开阔、人员相对集中的集镇上,建在便于代表联系群众、有利群众反映问题的地方,利用镇办撤并的单位、闲置的场地进行单独建设。三是优化设置。每个联络站合理划分出选民(群众)接待室、代表活动室和站长工作室,建设突出人大元素,体现出大气、简约、实用。

高标准建设。在代表编组上实现“四统一”,按照就近就地、方便代表活动、有利群众监督的原则,实行省、襄阳市、枣阳市、镇四级人大代表混合、统一组建代表小组。在联络点建设上做到“六个有”,即有活动场所、有工作制度、有标识标牌、有联系选民名单、有学习资料、有履职台账。在联络站建设上突出“九个一”,即有固定场所、有功能分区、有统一标识、有必要设施、有学习资料、有代表信箱、有人员配备、有履职档案、有经费保障。在经费保障上确保“两统筹”,做到平台建设乡镇财政全额保障,市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实现两统筹、两保障。截止7月底,全市已高标准建成8个代表联络站、82个代表联络点,实现了代表进站进点全覆盖、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

高标准推进。一是定期通报“促”。采取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管理,半月一报进度,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盯紧跟实平台建设。二是现场观摩“逼”。5月中旬,组织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各镇办区人大负责人、人大秘书、各专(工)委室负责同志共70多人,深入到吴店等4个镇、办事处的4个示范联络站、2个示范联络点,实地观摩站点建设,现场点评工作成效,以推进会的方式下发任务书、给出建设时间表,倒逼全市平台建设。三是大员上阵“督”。6月上旬及7月下旬,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各带一个督导专班,相关委室负责人全程参加,每人联系负责3个镇(办、区),通过进站点、访代表、看资料,实地督办平台建设。

用最实的作风开展活动,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

结合实际定主题。按照省、襄阳市人大代表主题活动的工作要求,围绕枣阳建设“五个城市”打造“六个强市”的目标任务,市人大决定以乡镇代表聚焦乡村振兴、城区代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小切口,融入“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这一大主题,督导各地分类实施开展代表行动。

深入一线察实情。探索创建“三联五进一报告”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代表主题活动和群众身边的小事实事,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联系代表、专(工)委室对口联系代表、代表定期联系选民,代表进联络站联络点、进村组、进农户、进企业、进机关,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等活动,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作风在一线转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反映企业所盼所求。截止7月底,全市先后有82个代表小组参与、1200多名代表参加,共走访村组社区442个、农户2315家、企业136个、机关82个、群众6163人,提出、交办代表意见建议173件,已办理落实56件。

着力发展求实效。一是在产业发展上求实效。各地人大主动作为开展小组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助推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琚湾镇人大组织代表小组专题调研农业合作社运营情况,促解发展困难,助力合作社功能发挥、有效运行;平林镇人大组织代表小组深入桃园、走进桃农,帮助种植户出主意想办法,助推全镇桃产业发展、果农科技致富。

二是在营商环境上求实效。南城、吴店、开发区等8个镇办区人大担当善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组织代表深入企业厂矿、个体商户、集贸市场等地走访调研,了解涉企部门服务作风、惠企政策落实落地、群众申请事项办理效率等情况,反映意见建议23条,部门已办理14条,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的办证难、用工难、融资难等堵点、难点问题。

三是在乡村治理上求实效。乡镇人大代表奋发有为,充分利用生活在基层、工作在一线、对农村情况最了解、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优势,发挥帮困、解难、排忧、促和谐等作用,助推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如,吴店镇人大积极发挥代表联络站点作用,每周二安排代表轮流接待选民,倾听群众所想所愿,促解基层治理所困;杨垱镇人大创新站点活动方式,利用夏季农忙夜晚时间,组织代表与群众就秸秆禁烧、防溺水、旱改水等村级事务开展“夜话”互动,帮助化解村级治理中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

四是在惠及民生上求实效。代表们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岗位职责和技术优势,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农民代表邓坤,作为村“两委”领头人,带领村干部创建“数字乡村”云平台,实现村级事务公开、邻里纠纷排解、惠民政策学习手机“一点通”;企业代表王世胜,个人出资打机井,解决琚湾镇勾庄村32户100多名群众吃水困难和170余亩稻田、900多亩旱地灌溉问题;卫生界代表祝清华,把老教师话语记心间,将健康体检活动移进校园,为蔡阳中学和蔡阳小学的128名教职工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教师代表潘毓玲,积极回应群众呼声,与300余名家长通过微信、QQ加为好友,全天候交流留守孩子在校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架起了一座“爱心桥”,圆了外出打工父母、在家看护老人关心关爱留守孩子的“亲情梦”。(枣阳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工委 熊义勇 张晓 李赢)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