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保障服务代表依法行权发挥职能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6-06 14:28   [收藏] [打印] [关闭]

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是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丹江口市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去年11月换届以来,把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切实发挥好代表闭会期间桥梁纽带、参与支持、监督促进等职能作用,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积极构建“硬件建设标准化、机制运行规范化、活动开展常态化”代表工作新格局,做实阵地建设、人员配置、作用发挥“三个+”,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代表工作不断纵深发展。

规范阵地建设:“便民+实效”

把“家”“站”建在代表心里。认真总结上届阵地建设取得的经验及成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履职阵地建设的意见》,明确各镇办按照有活动场所、有标识标牌、有代表信息、有人员设备、有工作制度“五有”标准,建设一个“代表之家”,便于镇(办)主席(主任)联系各代表小组、联系代表、开展工作,增强代表“家”的荣誉感、归宿感。按照“让代表方便联系选民,选民及时找得到代表”的要求,明确各片区代表活动小组,综合考虑本区域布局、代表人数、分布情况等因素,选取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公共场所(村部),按照有代表信息、有工作制度、有办公设备、有活动计划、有档案资料“五有”标准, 建设一个“代表联络站”,为代表依法履职创造便利、提供服务。阵地建设,实现了“活动场所、标识标牌、代表信息、办公设备、工作制度”五个统一规范。目前,全市代表履职阵地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18个镇办(含武当山特区)“代表之家”、56个片区“代表联络站”,已覆盖全市194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代表履职根基进一步夯实。

把“家”“站”功能向群众家门口辐射拓展。充分发挥代表中的产业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组建代表与群众互助小组,使“家”“站”功能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更接地气、更得民心。同时,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局,将阵地作用发挥向产业链延伸、向民生福祉拓展,比如,习家店镇的猕猴桃基地、蒿坪镇的辣椒产业基地、浪河镇工业园等,都有专业代表负责沟通联络,建立临时、流动性“代表联络点”,加强日常沟通对接,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市场、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指导服务;驻丹十堰市人大代表吴红梅,依托自己的茶叶产业合作社,对周边3个村300余户群众开展茶叶特色产业技术指导培训,依托自己的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丹江口市人大代表习家店镇行陡坡村党支部书记蔡毅,依托蔡家渡、铧厂洼两大果园场大力发展柑桔产业,带动周边600余户23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优化代表配置:“选区+特长”

划好“组”,让代表力量汇聚在基层。坚持“科学、合理、灵活、高效”原则,结合代表选区划分,将直接选举产生的231名丹江口市人大代表和715名镇人大代表,合理划分为56个片区代表活动小组。将间接选举产生的省、十堰市两级人大代表,依据其部门实际、岗位职能和专业特长等,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则分配到片区代表活动小组,实行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同时,各代表小组经过民主推荐、集体表决程序,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硬、组织能力强的组长、副组长和联络员。

用好“钢”,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一线。在代表小组划分过程中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代表作用发挥在一线,结合各地的资源状况和发展实际,根据阶段性工作任务和主题实践活动部署,灵活组建小分队,实现代表力量优化整合、梯次配置,让每名人大代表都能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来自文化和旅游部门的人大代表边疆、计涛被安排在文化资源丰富的官山镇,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结合基层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划分到相对应的代表小组,发挥代表的行业优势、资源优势为全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助力赋能。

阵地作用发挥:“融合+创新”

履职尽责的“加油站”。建立“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检查考核机制,制定“家站活动制度、代表履职考核办法、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代表学习制度、代表接待选民制度、镇人大主席及副主席工作制度”等六项制度(办法),提出代表履职培训“初任培训全员化、履职培训专题化、小组培训精细化”总体要求。各镇办依托代表履职阵地因组施策,开展差异化培训,在认真落实培训任务“规定动作”的同时,丰富培训机制、充实培训内涵,强化专题培训,陆续推行的“3+N”(上带下老带新城带镇)、线上线下“双轨制”、“学分管理”等模式,通过开展集体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为代表履职“充电提能”。

社情民意的“听诊器”。各级人大代表以代表之家为依托,以代表联络站为载体,紧扣党委中心工作和人大重点工作安排,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选民接待日、“双联”、代表之家开放日等活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急难愁盼问题,成为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反映员、矛盾纠纷的化解员,当好群众的“专声筒”。大坝街道办事处针对辖区人口密度大,社会管理难,涉及的具体民生问题非常多的情况,针对性开展“三定”(定点、定人、定时)“三随机”(随机走访选区,随机走访群众,随机收集问题)走访选民活动,及时收集整理涉及居民小区供水、供电、路灯、垃圾清运、噪声扰民、占道经营、违章泊车等30余件民生问题,均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充分利用代表履职阵地设在群众家门口的优势,实现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围绕助推社会治理、办好民生实事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畅通社情民意。均县镇第三代表小组9名代表,其中5名农民代表,身处农村一线。他们按照“代表带头、方便群众、随时交流"的思路,充分发挥与群众走得近的优势,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或者根据农闲时节群众喜欢聚集在树下、墙角下交流生产生活、村级事务、热点问题的机会,与群众畅谈,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倾听群众心声和意见,把代表联系和履职工作平台及阵地,进一步延伸到田间地头和群众日常生活中,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