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嘉鱼县:创品牌 促履职 激活力 推进代表工作“出新出彩”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3-04 10:53   [收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嘉鱼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以代表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激发代表履职动能、打造代表工作品牌,让代表“沉”下去、让民意“浮”上来,以实际行动探索代表工作新模式、拓展民主实践新路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一个主题”,建好活动“主阵地”

我们坚持“搭建平台、深化主题、拓展活动、健全机制”,结合省、市人大“代表行动”工作部署和要求,找准活动切口,优化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确保“代表行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让代表履职更有劲、更有为、更有感。一是突出“小切口”,融入“大主题”。按照“1+N”要求,紧贴党政所需、发展所急、群众所盼,找准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等“小切口”,组织人大代表“回家进站”收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嘉鱼实践。二是建好“小平台”,发挥“大作用”。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特色化履职、效能化提升、品牌化推进”原则,优化四级代表履职服务体系平台建设,推动“家站”向企业园区、村民小组拓展延伸。结合代表专业特长,设立2个专业化代表工作室,高标准打造4个代表联络站示范点,创新在8个乡镇搭建“人民议事厅”,进一步提升全县“家”“站”“室”“厅”工作质效。同时,建立代表联络站微信群,设置代表个人信息二维码,努力实现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全天候”“零距离”。三是开展“小活动”,撬动“大治理”。按照既集中也分散的原则,以代表小组为基本单元,组织人大代表下沉开展“五个一”(开展一轮“双联”走访、组织1—2次集中调研、举办一批代表讲堂、开辟一个“走进议事厅·代表半月谈”专栏、议定一件票决制事项)、“四进四促”(进家站促履职、进村湾促振兴、进企业促发展、进社区促治理)活动。全年组织开展座谈会103场(次)、“乡村夜话”117场(次)、部门问询会15场,拍摄专题片8期,各级代表共走访选民23657人、企业82家、部门17家,收集问题建议304件,兴办实事260余件。

二、打造“两大品牌”,发挥代表“主作用”

按照“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要求,持续擦亮“代表讲堂”、创新打造“人民议事厅”两大品牌。一是办好“代表大讲堂”,讲出代表责任感。创新打造家站讲堂、送课下乡、县级讲堂三种模式。家站讲堂,即率先在官桥八组代表联络站,设置“代表讲堂”阵地,组织驻站代表围绕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共同缔造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送课下乡,即组织人大代表进“家”入“站”开展宣讲,或由县级“代表宣讲团”进基层开展代表巡讲、送课下乡活动;县级讲堂,即由优秀省、市、县人大代表进机关为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作专题辅导报告。各级代表以“代表讲堂”为舞台,紧扣党委中心大局,拧成“一股绳”、讲好“一堂课”、共下“一盘棋”,积极宣传政策、贴近选民、展示风采。2024年,全县“代表讲堂”征集优秀课件18件,开展巡讲活动14期,举办代表讲堂109期,让6400余名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人大代表“文化盛宴”。嘉鱼“代表讲堂”工作经验在省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通报》(第七期)刊发推介,并被省人大录入《“百花齐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案例,在《湖北日报》刊载。二是建好“人民议事厅”,议出群众幸福感。在市人大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按照“人大搭台、代表唱戏、选民出题、政府答题”的工作思路,出台“人民议事厅”工作方案,以官桥镇舒桥村、鱼岳镇北街社区为试点,并以点带面在全县8个镇铺开。我们要求各镇选取1个有场所、有民主基础的村或社区,新建“人民议事厅”,设置“记事室”“说事室”和“议事室”,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人民议事厅将人民群众的烦心事、产业发展的急事、基层治理的难事纳入议事范畴,精选“六议、六不议”,确保议事主题始终紧跟“民声”走,围绕“民生”转。议事厅坚持“月初有方案、月中有商议、月末有回音”,明确“一事一议”“小事快议、大事众议、急事先议”原则,按照“六步议事法”流程(议前现场调研-听取各方意见-拟定初步方案-集体商议表决-决议公开公示-议后检查验收),凸显“议前调研、议中共商、议后问效”的议事过程,结合“代表双联”和“接待选民日”,组织代表常态化下沉开展议事活动,努力实现基层民主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2024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开展议事活动43场(次),接待选民568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42条,推动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10余件。“人民议事厅”议的是群众事,听的是百姓声,解的是选民忧。通过让群众站C位,使群众在社会治理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权、话语权、表决权,进一步丰富了群众“家门口的民主”,真正实现了让民主摸得着、看得见、真管用。嘉鱼人大“人民议事厅”试点工作被纳入咸宁市特色改革项目,被省人大录入“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典型案例在《湖北日报》刊发,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并被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典型经验在中国人大网推介。

三、促推“三大转变”,奏响履职“主旋律”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我们注重从活动形式、履职方式、活动成效三个方面着手,努力让代表在人大工作中“唱主角”,全面激发代表履职新动能。一是实现了从“形式单一”到“形式多元”的转变。在完成代表履职培训、调研视察、“双联”走访、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述职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代表讲堂”“人民议事厅”“走进议事厅·代表半月谈”、民生实事票决制、“五个一”“四进四促”等活动,每年创造性开展1—2个“自选动作”,推动人大代表在联系群众、服务发展中展现新担当、焕发新活力、实现新作为。二是实现了从“被动坐诊”到“主动巡诊”的转变。活动中,代表从“坐班式”等待群众“上访”反映问题转变为“体验式”“走访式”“恳谈式”主动“下访”发现问题,广大代表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通过“等群众”到“找群众”“等问题”到“找问题”的思路转变,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三是实现了从“注重形式”到“注重实效”的转变。我们不仅注重代表的“参与率”,更注重问题的“解决率”,让广大代表不当“会议代表、挂名代表、举手代表”,争当政策的“宣传员”、决策的“参谋员”、履职的“监督员”和群众的“服务员”,确保代表工作“提得好、督得紧、评得严、办得实、有影响”。(黄金波 王云)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