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人大凝聚代表合力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近年来,古驿镇人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和美乡村建设,依托9个代表联络站联动103名三级人大代表,在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上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打造“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人大代表智慧和力量。
一、围绕“村美”做文章,为打造宜居乡村献策
聚焦提升村容村貌建言。美好的环境是和美乡村的底色。古驿镇人大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发挥作用,组织代表走访选民听民声、汇民意,结合各村实际提出整治意见建议,推动外沟、小营等村组更换破损垃圾桶440个、植树2400棵,推动5个村路灯实现亮化。为推动金王村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人大代表建议以“五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项目为抓手,以“五小”(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广场、小游园)为突破口,综合提升村容村貌,促使金王获得“金王花村”的美名。为此,古驿镇获评“襄州区2023年度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秀单位”,44户被命名为2024年襄州区“美丽庭院”。
聚焦建强基础设施献策。古驿镇人大汇集各方合力,共促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孙主任、襄州区资规局余付华等人大代表协调解决建设资金、现场调研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金王村3000米排水沟修建完工。镇人大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小营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共同商定道路扩宽、污水管网建设、文化墙粉刷等工程事宜,推动一项项工程完工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二、围绕“赋能”下功夫,为助推乡村发展出力
助推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产业兴,则乡村兴。古驿镇人大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发挥人大协商效能,协助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乡村发展步入“快车道”。西尹村结合外地考察成果,决定发展肉鸽养殖产业,在养殖基地建设资金筹措阶段,通过人大代表、村组干部共同协商,采用新的建设方案,促使节省建设资金12万元,该产业的发展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为提升农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与217家合作社洽谈,推进合作,为种粮农户提供耕、种、防、收、销全链条服务,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31个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670万元。
助推夯实农村集体经济“硬底盘”。古驿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三级人大代表与镇、村干部通力协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及户主动员会议,宣传普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政策,摸清集体资源面积底数及其使用、发包情况,针对清理难点问题,召开人大协商会议明确清理方案,发挥监督协助职能,全方位、高效率推动整治工作。全镇累计完成清收资金91万元,收回资源835亩,夯实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硬底盘”。
三、围绕“铸魂”出实招,为塑造乡村风尚添彩
大力宣传,树立农村新风。镇人大聚焦推动文明新风润民心,引导人大代表带头宣传红白喜事简办,协助镇村推行殡葬改革。大力宣传“勤劳、敬业、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良好家风,引导群众自觉抵制缠访闹访、摸牌赌博等不良习气。
调解矛盾,构建和谐氛围。镇人大组织代表参与推进“小田并大田”试点工作,精心分析研判实情,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助推完成18个试点村、43649亩并田任务。在岳岗村推行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试点过程中,区人大代表李志勇9次登门协调化解互换认田产生的邻里矛盾,构建邻里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以身作则,弘扬文明风尚。区人大代表张芬热心公益,逢年过节积极为困难农户捐赠慰问物资,主动自费20万元刷黑古驿专线车站场地,带头弘扬文明新风尚,2023年被评为襄州区“最美人大代表”称号。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25年,站在新起点,古驿镇人大将焕发新姿态,展现新作为,以人大之力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再创新业绩,为加快建设美丽古驿、生态古驿、文化古驿、幸福古驿作出人大贡献、作出代表贡献。(文颖慧)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