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利川市把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上 助推产业倍增
茶叶、中药材是利川市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农业产业,拥有享誉国内的“利川红”“利川黄连”等品牌。近年来,利川市人大常委会打破地域和层级限制,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围绕茶叶、中药材组建专业代表小组,有力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汇聚专业才智,打造产业“智囊团”
按照“行业专业相近、尊重代表意愿、活动务实高效”原则,以“专工委(主席团)+专业代表”模式,把从事相关产业、具备专业背景、熟悉行业特点的各级人大代表组织起来,组建茶叶、中药材两个产业代表小组,实现代表小组专业化设置,为产业发展聚集才智、助推兴业。
代表小组组长由利川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主任担任,制定“四个一”活动制度,即每年确定1个活动主题,开展1—2次专题视察调研,提出1条以上高质量意见建议,形成1个以上代表小组活动成果。利川市人大常委会出资建成产业代表小组联络站,搭建工作和活动平台,把代表开展日常学习与行业专业交流、视察调研与提出专业建议结合起来,保障了代表小组作用发挥。2023年以来,两个产业代表小组聚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40余条。中药材产业代表小组副组长张宗铭同时身为市中药材协会会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代表小组中,不仅有药材种植大王、生产科研骨干、加工贸易老板,还有政府分管领导,所以代表小组提出的很多意见建议,能够很快得到政府采纳或者部门办理,解决了药农、药企、药商不少困难和问题。2024年,全市中药材产业产值达到30多亿元,同比增长35.9%。”
展现专业能力,担当产业“领头雁”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民代言人、岗位先进、社会模范“三重角色”作用,发挥代表自身影响力和带动力,将代表专业能力与产业发展对接、与联系服务群众对接,展现出代表履职的新形式、新活力。产业代表小组中的很多代表,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不乏专业权威和产业领军人物,他们共同支撑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利川市人大代表谢文英十多年专心致力于有机茶种植、加工、研发和茶文化传播,在忠路镇杨家坡建立了有机茶园1650亩,为周边农户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公司基地种植和加工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德米特等四重有机认证,其中德米特认证是国际有机农业领域里的最高标准体系,是中国首家德米特认证茶叶企业,2021年获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农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她的带动下,忠路镇有近5000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州市乡三级人大代表龙祥云,是利川市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大黄种植科研、加工贸易十多年,是业内有名的“大黄种植大王”。她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和“三提供一回收”方式,直接辐射带动3000多农民实现增收,解决200多人就近就业。“利川大黄”由地方小品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利川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大黄原产地基地。龙祥云个人也先后被表彰为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十佳农民。
发挥专业优势,变身监督“内行人”
利川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视察调研、工作评议时,针对不同活动内容安排不同专业代表参加,利用专业代表发现问题更精准、提出建议更专业、解决措施更可行的专业优势,提升人大监督工作质效,把专业“内行人”转变为监督“内行人”。州市两级人大代表李菊方在茶产业代表小组开展集中视察调研后,提出了《充分发挥利川杨家坡茶园“德米特”有机品牌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前往杨家坡有机茶园调研并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有机茶产业发展和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利川市专业代表小组在“聚力支点建设·壮大特色产业”为主题的代表行动中,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层级、专业视野出发,多角度多维度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意见建议,让人大代表在支点建设、产业发展中更可为、更有为。(利川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