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竹山县:扫码解民忧 清泉润民心
“这个‘码’真管用,才两天时间,我们这季节性缺水问题就解决了!”站在新打的机井旁,竹山县溢水镇杨家坝村村民黄飞看着蓄水池里翻涌的清泉,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4月25日,持续的干旱让这个秦巴山区的小村庄陷入用水困境,黄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手机扫描村委会张贴的“民生码上见”二维码,写下“长期干旱导致季节性缺水”的诉求,点击发送给县人大代表甘雷。
这条不足百字的留言,触发了一场争分夺秒的“保水战”。甘雷代表收到平台推送后,立即带着技术人员驱车赶往杨家坝村。沿着崎岖山路实地查勘时,他们发现原有水源地已近干涸龟裂,30多户村民正挑着水桶翻山越岭找水。
“必须打深井取地下水!”当天,施工队便带着钻机进驻村庄,隆隆的机器声打破山间沉寂。在代表全程监督下,定位井位、铺设管道、安装水泵等工序环环相扣,48小时后,汩汩清流通过新修的蓄水池注入家家户户。
这场“与旱情赛跑”的行动,依托竹山县“民生码上见”平台闭环机制的高效运转。群众扫码提交诉求后,系统自动推送给代表本人,代表随即电话联系、实地调研。问题办理进度选民随时可查看。正是这种“扫码即接、接即必办、办必反馈”的硬核流程,让杨家坝村的抗旱工程跑出了“两天通水”的加速度。
如今,站在新修的机井前,黄飞熟练地向邻居演示扫码流程:“你看,点这里上传照片,问题说得越细,代表来得越快!”
甘雷代表的履职记录里,又新增了一条“已办结”事项:“对接联系相关部门解决杨家坝村季节性缺水问题,惠及村民300余人”。
从焦虑扫码到安心用水,曾经因干旱皲裂的土地,此刻正浸润着数字化治理的“及时雨”。这场“指尖上的民生接力”正是竹山县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该县通过“民生码上见”平台将代表履职细化为“接单—办理—反馈”的标准化流程,重大事项由县人大常委会挂牌督办。“小码通万家”打破了时空界限、激活了代表履职动能,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清泉,浸润秦巴山区的千家万户。(赵文丽 刘刚)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