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市人大启动物业服务与管理立法,以深度调研与开门立法破题基层治理
住宅小区是基层的“神经末梢”,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物业服务与管理的法治化探索,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切口。2025年,十堰市人大将《十堰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与管理条例》立法列为年度重点立法任务,以问题导向深挖治理痛点,以开门立法凝聚社会共识,为破解物业领域“顽疾”探索法治新路径。
深挖痛点:千份问卷摸清治理难点
“业主大会召开难”“物业费交了,服务却‘打折’”“公共收益成了一笔糊涂账”……这些业主的“吐槽”,成为十堰市此次立法的起点。2025年3月,十堰市人大组建3个调研组,分赴张湾区、茅箭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地毯式”调研。实地走访小区30余个,召开座谈会9场,交流370余人次,发放问卷956份,调研对象覆盖业主、业委会、物业企业、水电气暖专营单位等多方主体。
调研发现,十堰市物业服务领域存在“三难一弱”:业主自治难,52.3%的业主认为业委会作用发挥不足;物业监管难,44.5%的业主对服务不满意;纠纷化解难,物业费欠缴率超30%;执法协同弱,部分小区乱搭乱建、飞线充电等问题长期存在。
开门问策:万人参与凝聚立法共识
立法不是“独角戏”,而是社会共识的“大合唱”。十堰市人大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征集网络。
线上开通24小时立法专线,在秦楚网、十堰人大网开设“物业立法建言”专栏,推出“扫码提建议”小程序,吸引3.2万人次参与讨论,收集有效建议1400余条。组织人大代表、物业企业、业主代表围绕“物业费动态调整”“业委会津贴制度”等话题展开线上讨论。线下组织“立法进社区”活动,在张湾区东风社区、茅箭区柳林新村社区等基层立法联系点举办“立法夜话”,邀请业主、物业代表围绕“物业服务质量”“联合执法”等焦点问题,“当面锣、对面鼓”围坐畅谈。业主代表唐刚感慨:“过去觉得立法是‘上面的事’,现在我们的声音直接写进了法规草案!”
外脑支持:经验转化赋能闭环研究
为确保立法科学性,创新引入“外脑”支持,十堰市住新局委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起草条例。该校组建跨学科团队,系统分析十堰市近三年物业投诉热点,结合武汉、杭州等地的立法经验,形成“问题清单—制度设计—条款验证”的闭环研究模式。
“重点针对十堰老旧小区多、业主自治率低的特点,设计‘业委会成立简易程序’‘维修资金应急通道’等特色条款。”项目负责人胡弘弘教授介绍,既要确保每个条款直击治理堵点,又要提升立法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明确条例草案制度创新的四大方向:物业监管“全周期”,设定企业服务质量等硬指标,对服务企业实施“红黑榜”动态管理;业主自治“增效能”,推广电子投票系统,探索“线上业主大会”;执法协同“破壁垒”,建立公安、城管、消防“快速联合响应”机制,解决“多头管、都不管”难题;纠纷化解“一站式”,设立“物业纠纷调解室”,实现“小事不出小区、矛盾就地化解”。
“立法调研不是终点,而是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起点。”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哲表示,下一步将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务实管用的法规条款,同步启动条例制定与宣传贯彻法律法规“进小区、进家庭”活动,让法治思维深入基层,以法治之力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让千家万户的“小确幸”汇聚成城市的“大幸福”。(刘恩)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