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破立并举,看人大监督如何筑牢政府债务“防火墙”
2024年8月30日,襄阳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首次听取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如何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紧追细问,相关负责人实事求是、认真作答。问答之间,彰显人大监督的刚性与实效。
这是襄阳人大开展政府债务监督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坚持破立并举,在建立政府债务报告制度、完善政府债务审查方式、强化债券资金监督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切实筑牢政府债务“防火墙”,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思想破冰,摸清底数开好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对地方人大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作出全面部署。襄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高效落实,第一时间就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加强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等作出部署安排,并组织专班实地调研全市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摸清政府债务底数,了解债券资金使用、重大风险防控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方案,全力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以制度破题,架梁立柱打基础。政府债务事关发展与安全,做好监督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备的制度来规范。2022年,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市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对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作出专条规定。决定不仅明确了人大审查监督政府债务重点,要求将政府债务监督贯穿于预决算审查监督各个环节,同时,也对预算报告、决算报告进一步细化政府债务有关情况作出说明,并就市政府财政部门定期向预算工委提供有关债务报表、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内容等作出详细规定,实现政府债务监督常态化、制度化。
以创新探路,先行先试谋新篇。人大监督政府债务是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实践,而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则是从“0”到“1”的突破。2023年,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首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全面了解政府债务规模、结构、还本付息、资金使用绩效、风险防范和处置等情况,推动市政府建立专项债券使用推进机制,定期通报债券资金使用进度,防止债券资金闲置和挪用。同时,依托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对市农科院科研教学基地等8个专项债券项目资金进行跟踪函询,推进及时拨付使用资金2.22亿元。
以隐债破局,下好改革先手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人大政府债务管理监督。为确保改革任务落实落地,2024年8月,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报告机制,推动实现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督,在全省率先听取审议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报告不仅披露了政府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隐性债务情况,还反映了全口径债务监测、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等情况,内容全面,不隐藏、不避讳。此外,2024年,首次对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汉江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平台公司综合债务水平、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现金保障、资产质量和隐性债务等情况开展跟踪监督,详细分析经营性债务增长原因,并提出争取化债支持、严格项目管理、形成监管合力等建议。
以实干蓄能,开启监督新征程。2025年初,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细化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工作方案,对政府债务审议程序、报告内容、监督重点、绩效评价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细化人大对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的具体内容,持续提升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将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纳入2025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依法开展监督。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已经成为地方人大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既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襄阳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张宏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落实改革任务,前移监督关口,建立政府举债评议机制,确保专项债券优先支持成熟度高、操作性强、预期效益显著的项目,从源头上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肖琳 吴园园)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