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法治“体检”动真格 守正创新提质效

——十堰市人大2024年备案审查工作交出亮眼答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4-29 14:46   [收藏] [打印] [关闭]

2025年4月28日,十堰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2024年度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十堰市人大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推动备案审查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接收并审查规范性文件18件,办理公民审查建议2件,推动废止不合规文件2件,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公民合法权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筑牢根基:备案管理迈向“全覆盖、规范化”

备案管理是备案审查工作的“第一粒纽扣”。2024年,十堰市人大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备案管理体系。

制度创新破解“应报未报”难题。针对部分单位报备意识薄弱、文件漏报迟报问题,十堰市人大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的通知》,将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从“一年一报”调整为“一季一报”,通过“每季度晒文件清单”,揪出5份“隐身文件”,并督促报备机关及时补报。同时,明确需报备的5类情形,退回3件内部工作文件,确保规范性文件备案“精准覆盖”。

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依托省级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十堰市人大实现规范性文件电子化管理和快速检索,并通过“回头看”专项行动,全面梳理入库文件,清理失效、废止文件12件。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让备案管理从“被动接件”转向“主动管件”,全年规范性文件报备数量与质量同比提升15%。

刚性监督:让每一份文件经得起检验

备案审查不仅要“管得全”,更要“审得严”。十堰市人大通过凝聚专业力量、回应群众关切、强化整改督办,推动审查监督提质增效。

开门审查凝聚专业合力。建立“法工委统筹+专委会初审+基层联系点参与”的协同审查机制,全年组织专家论证会5场,吸纳立法咨询人才库23名专家意见,形成审查意见15条。例如,针对《十堰市城镇供水节水管理办法》中争议条款,法工委联合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提出相关建议,保障了政策合法性与可操作性。

群众关切推动“高质效办理”。畅通“线上+线下”建议渠道,对公民提出的审查建议实行“双通道受理、限时反馈”。2024年3月,针对网民质疑《十堰市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中从业条件严苛问题,法工委迅速启动审查程序,依法移送审查,督促市司法局开展合法性审查并释法说理,有力推动了相关部门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人工智能助力“精准纠错”。面对专业性强的审查难题,十堰市人大引入人工智能工具,对文件进行关键词检索、法律条文对比及合法性识别。例如,在处理某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文件时,通过“一案双审”(法工委+监察委同步审查)程序,结合专家意见与AI辅助分析,发现该文件存在程序瑕疵并督促整改。

联动协同:构建法治建设“一盘棋”

备案审查并非“单兵作战”,十堰市人大通过高位统筹、上下联动、专项清理,形成法治建设合力。

制度硬约束激活备审新动能。十堰市人大将党的领导贯穿备案审查全链条,将备案审查纳入年度工作要点,通过与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机制,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全市备案审查推进会,针对基层执行薄弱环节提出“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三项刚性要求。

三级联动打通“最后一公里”。“连乡镇文件都要审查?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2024年,十堰市人大将备案审查网络延伸至基层末梢,首次将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体系,一场“法治接力赛”悄然展开。通过市县两级专项调研和座谈会,从思想认识、制度健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6项进一步加强备案审查工作的落实措施,推动备案审查向基层延伸。

专项清理强化“跟踪督办”。针对“放管服”改革领域文件,组织“一府一委两院”开展专项清理,废止滞后文件2件,并建立“整改销号”机制,确保问题闭环管理。

“备案审查是维护法制统一的重要防线。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这项工作成为法治十堰建设的亮丽名片。”十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5年,十堰市人大将持续推进备案审查,重点抓好制度修订、机制优化和能力提升三大任务。从“有件必备”到“有错必纠”,从“被动接件”到“主动管件”,十堰市正以备案审查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书写新时代地方法治实践新篇章。(刘恩)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