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 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医疗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襄阳市人大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职责,持续深化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广泛凝聚监督合力,扎实开展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工作机制,夯实贯通监督制度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推动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2023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有关规定,联合市纪委监委制定出台《襄阳市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协同贯通工作暂行办法》。
办法就信息共享、联合监督、问题移交、成果运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变人大对监委的单向监督为双向协作,变定时听取审议报告为经常性联系,变单打独斗为联合行动,为推动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有效贯通协同提供了制度基础。
强化信息共享,精准聚焦监督工作重点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一直是困扰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先后组织听取审议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项报告,并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倾听群众呼声、交办突出问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联系广泛优势,特别是医疗领域代表、基层代表,利用自身岗位优势,广泛收集市民关于医疗领域的意见建议,形成多个议案建议,及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整理交办。
在年初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及时通报市人大常委会与市纪委监委年度重点监督工作安排,研究讨论今年监督贯通协同工作计划,决定将开展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列为年度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贯通协同监督。
联合开展监督,及时纠治顽瘴痼疾
市人大常委会、市纪委监委立足各自职责定位,统筹运用各种监督手段,联合深入开展医疗领域“小微腐败”整治。
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审议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报告,纳入年度工作要点,重点聚焦医疗领域开展专项调研,全面掌握最新情况和突出问题,并及时将可能涉及违纪问题移交市纪委监委办理。同时,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通过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以及集中活动周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对医疗、医保工作的意见建议,助力各类政策优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常态化纠治靶点,紧盯医保基金管理中虚报冒领、骗套取等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监管失职失责及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紧盯医药领域风腐问题隐形变异的新形势、新动向,不断升级打法、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实施“小切口”突破、“靶向式”查处,精准发力,持续探索丰富公立医院新型腐败、隐性腐败防治的有效办法。锚定常态长效目标,压实监督单位主体责任,推动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开展自我革命,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深入摸排和清除医药领域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
强化成果运用,三级公立医院派驻纪检监察组全覆盖
为进一步用好贯通协调监督成果,持续深化医疗领域监督,市纪委监委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向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4家公立医院派驻纪检监察组,实现对市管三级公立医院派驻监督全覆盖。
坚持健全派驻监督体系,派驻纪检监察组与试点医院纪委合署办公,选配4名业务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并担任驻在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组长担任驻在医院纪委副书记。明确派驻职责权限,从日常监督、监督执纪、审查调查、问责处置等方面,明确派驻纪检监察组8项工作职责;从履职程序、管理权限、措施使用等方面,赋予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的8项履职权限。强化日常监督,加强医院重点领域工作监督,以监督“护廉”抓协作,织密廉洁“防护网”,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医疗环境。(杨瑞 朱双靖 黄娟)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