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活动 >> 文章详情

秭归县泄滩乡人大代表在“四道”上书写民主故事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7-04 14:52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革命苏区秭归县泄滩乡这块红色沃土上,有一个叫坊家山的小村庄,近几年来,该村在县、乡人大代表的助推下,通过“共同缔造”方式建成的“四道”(运输轨道、抗旱管道、出行通道、休闲驿道)配套设施,受到老百姓的点赞和好评,让老区群众享受到了民主管理所带来的红利。

运输轨道:再不用背了

坊家山村是泄滩乡夏橙主产区,现有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近750万公斤,年产值达3500多万元。夏橙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让老百姓的荷包渐渐鼓起来了,另一方面,因为山高坡陡,采摘、运输成本之高却成了老百姓新的难题,平均每公斤夏橙采摘人工成本费达1块钱,占夏橙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

两年前,县政府出台橘园单轨补贴政策后,市、乡两级人大代表、村党支书记郝玉林针对部分群众对这一政策持疑虑态度的现状,马上跟丈夫合计带头建成3条660米单轨,力求用效果说话。

她先后组织群众召开5次屋场会,耐心宣传柑橘运输轨道的好处,并邀请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安装单轨运输技术。一时间,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全村架设单轨运输轨道争先恐后。

“现在有了单轨运输轨道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全村一年可节约夏橙采摘人工成本费上百万元。”在村一处夏橙采摘现场,郝玉林指着从橘园缓缓驶过来装满夏橙的单轨运输车兴奋地说。

抗旱管道:柑橘“有救”了

近几年来,泄滩乡每年夏秋之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天气,尤其是去年出现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加之山势陡峭,全村1000多人、3000多亩橙园面对长江,只能眼睁睁地看到“水在江里流,人在岸上愁”。

郝玉林先后组织召开屋场会10多场次,动员和组织群众架设管道开展抗旱自救。首先,她自费购买水泵3台,架设2000多米抗旱管道,积极争取电力部门新增抗旱电力台区4处,争取水利部门新建提水泵站2处。

县人大代表、时任乡供电所所长助理宋立平,亲临现场连续奋战两个月,帮助该村架设抗旱专变台区7个,杆线近20公里,力保抗旱用电所需。

2022年底,全村250户柑农中210多户共架设水管近50万米,保障了全村夏橙园的抗旱灌溉和上千人安全饮水问题。

出行通道:走路方便了

6月下旬,经过20多个劳力一个多月时间的艰苦奋战,一条老百姓盼望已久的“出行通道”终于打通了。

“出门爬坡坡,石头滚下河,挖田石头多,雨天稀嚯嚯”。这是过去当地形容老百姓出行难的一句顺口溜。

2023年2月,县、乡人大代表、村委会妇女计生委员周玉苹在乡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解决该村出行通道问题的建议,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以奖代补”的支持办法,以回应群众的期待。

随后,周玉苹等代表分头召开村落会议,研究拟定打通出行通道的具体方案。19个受益户自发筹资3万元,主动拆除了路基沿线自家的抗旱管道,清除路基两侧需占用土地上的柑橘树,确保通道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感谢代表们帮忙争取这个项目,这条路硬化好了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下一步,我们要主动做好日常管护,确保老百姓长期收益。”石门村落理事长宋建国说。

休闲驿道:有地方玩了

现在,坊家山村石门村落的老百姓虽然靠发展夏橙产业走上了富裕之路,但因缺乏规划,居住环境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

2022年在推进“最美集镇、最美村落、最美庭院”建设中,郝玉林和周玉苹等代表组织老百姓通过外出学习“三美”建设经验,共同商定了修建“休闲驿道”方案,让老百姓劳作之余在驿道上休闲游玩,体验城里人生活味道。

接下来,郝玉林又马不停蹄地跑上跑下,免费为老百姓提供青砖、水泥等原材料,各家各户则充分利用废弃的轮胎、瓦片、农具、瓦罐等等,发挥各自智慧,相互借鉴,自行设计,建花坛、种花草、搭秋千……

眼下,当游客置身“休闲驿道”,会发现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串成了一条贯穿村落200多米的休闲驿道,不仅吸引着周围村民前来赏花摘果、拍照摄影,也成为了吸引省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通讯员:郝光益 马国政 向楠)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