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活动 >> 文章详情
湖北之声 | “人大代表新作为”上篇:《民有所呼 必有所应》
过去一年,我省各级人大代表守初心、做表率、架桥梁、当纽带,涌现出张定宇、罗杰、阎志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生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代表们以“进企业、进社区村组、进选举单位”的“三进”活动为载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了人大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新作为”系列今天请听上篇“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由湖北台记者采制。
武汉市青山区居民陈开文,一直住在青和居社区的公租房里,2019年,他的退休工资又一次上调,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了3000元,按照当时的公租房租金缴纳政策,要交双倍租金。青和居所在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改回迁区域,社区25%的居民都住在公租房里,双倍租金对大家而言,是不小的负担。
居民陈开文:“我们每个月就要多交500块钱,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经济负担,像我这样的情况我们小区还有很多,我们希望不要涨房租,最好保持原价,这样让我们能享受到工资上涨带来的福利。”
图 | 人大代表桂小妹在讲述代表故事
社区居民将情况反映给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桂小妹,桂小妹将呼声带到了武汉市人代会上。
人大代表桂小妹:“在市人代会上,我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建议提出来了,我也多次到我们市房管局,联系他们跟踪督办,这个问题真的得到彻底解决,然后按照新的公租房政策,只用按照原来的租金缴纳房租就可以了。”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三进”活动助推下,人大代表们进一步联系人民群众,认真倾听呼声,回应期待。位于武汉市武昌中华路街的户部巷,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街”,平日里走进巷子,各种风味小吃扑面而来,中外食客摩肩接踵,人间烟火气十足。然而,2020年初,户部巷320多家商户集体停业共同战“疫”。熬过了80多天没有“烟火”的日子,户部巷在2020年4月底重开,却人烟稀少,无人敢来。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人大代表曾艳嵘等几位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刚刚开市的时候真的是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商户面临着经营不下去的这样一种状况,非常的焦急,看到户部巷冷冷清清的,我们代表心里也是非常的焦急。”
人大中华路街道工委组织10多名代表对户部巷特色街区复工复产复市的情况进行了几次实地调研,向商户详细了解相关问题,代表们将建议提交人大街道工委,启动了“民呼我应”工作机制。
图 | 人大代表在调研复市复工后的户部巷
武汉市武昌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曾崎:“街道吹哨,部门报道。汇集到这个平台以后,它有一个分办机制,分办到相应的责任部门,部门迅速响应,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民呼我应”工作机制,武汉市武昌区各职能部门迅速响应,为户部巷的全面复苏支招助力。街道与区文旅局合作开展惠民“周周演”,组织各类节庆活动,吸引大量游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户部巷管委会推进户部巷“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建设,让游客吃得放心。人大代表全程跟踪督促,保证政策落地、落实,手把手帮扶商户,让户部巷逐步回温。
人大代表曾艳嵘:“凡是符合条件的全部帮他们一一落实到位,首先它是夜市的复苏,然后再带动节庆日流量的回流。在国庆期间看到的情况就非常令人振奋和欣喜了,整个户部巷,人头攒动。”
目前,户部巷特色街区周末单日流量达7万人次,已恢复至疫情前流量八成,2021年元旦期间户部巷迎客13万人次,营业总额近千万元。
(来源:湖北之声 记者:刘成璐、李丹琼、李慧 编校:蔡民伟、李雪 责编:陈熙、马华、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