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图片新闻 >> 文章详情

战“疫”中的人大代表(五十五)| 王学丽:坚守抗疫的第一道“防线”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0-03-22 06:25   [收藏] [打印] [关闭]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全力以赴牢牢坚守,疫情防控才能取得成效!”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亭社区书记王学丽用略带嘶哑的嗓子,介绍抗击疫情以来50余天惊心动魄的经历后,微笑道,“熬过来了,现在社区平静多了。”

言谈间,不断地有志愿者报告送货进社区的电话。不忍心占用她过多的工作时间,也让她的思绪平复下来,去感受香飘大地的春天吧。

每天都要带头冲到最前沿

从2月2日开始,王学丽就没有回家,住在社区的宿舍里,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王学丽所在的东亭社区,始建于1985年,现有4644户15373人。小区老化、人口密度大、周边环境复杂,排除安全隐患的责任重、压力大。好在王学丽注重社区治理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志愿者较多,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2019年12月,疫情初显端倪。王学丽心急如焚,社区消杀工作迫在眉睫。她立即着手准备口罩、消毒液等抗疫物资。

王学丽通过微信群、“武汉微邻里”倡议志愿者投入防控工作,得到积极响应。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及物业工作人员,利用洒水车全面、反复消杀。

社区不是一线,却危险重重!随着疫情的发展,为了更及时的处理突发事件,半夜为患者抢床位、向街道上报疑似病人、安抚患病居民等情况,从2月3日,王学丽从早上6时许忙到次日凌晨2时许,一天也没有休息。

她带领社区群干和志愿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排查了4000多户居民,前后送治57名确诊疑似患者,如今已有43名痊愈出院回家!

救助病人成了王学丽最大的“痛点”:“没有床位,病人不知道往哪里送?”

防疫初期,病房紧缺,病人和家属的情绪都很激动,王学丽依然耐心地坐在密接人员的旁边,安抚居民的情绪。每次和确诊病人、高度疑似病人沟通的时候,王学丽总让同事不要靠近,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自己却冲在最前面;还笑着说:“你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年幼儿,危险的事情,让我来!”

送病人到集合点,充满着危险。王学丽身着不太专业的防护服,带着薄薄的外科口罩,每次她都坚持在集合点等候病人,直至送上车才放心。有一次,社区一位病人喘得厉害,走路特别慢,王学丽在集合点焦急地等待着,眼看发车时间到了,她拦在车头,着急的大喊:“请您等等我们的居民吧,他还有两分钟就到了!他生病了,走不快!这是他等了好几天才等到的床位!麻烦您再等一下好吗?”

驾驶员被她的真诚感动了,一直等到病人上车。看着开走的车子,王学丽流下了高兴的眼泪,其中的心酸与不易,他人很难体会,这是一腔爱民之情!

不让一户居民为生活发愁

随着疫情的发展,东亭社区内1.5万人的吃饭、吃药成了大问题。社区的独居和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较多,解决不好,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疫情期间,王学丽四处打听,多方联系资源,到各捐赠点运输新鲜蔬菜;还组织和带领志愿者每天到白沙洲采购平价菜,供应给居民;保证每位居民都能吃到政府供应的平价蔬菜。

她发动社区群干,到各大超市“扫货”,大到锅碗瓢盆、小到尿不湿、卫生巾,品种繁多。运回后,以打包的方式,送至社区广场,按时段、分批次、点对点发放给社区居民。针对社区的特殊群体,网格员全部送菜、送药上门。

王学丽带领140多名社区志愿者,自己带车前来“加盟”,解决了运输和搬运的难题。

“志愿者都是小区的居民,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小区免费提供服务。这种精神真让我感动。平时还感觉不到小区业主的团结和力量,这次抗疫却充分展现出来了。”王学丽夸起志愿者,一脸地自豪。

医院停诊非新冠治疗工作,小区的其他患者如何解决买药问题?为此,王学丽组建了“帮康乐”购药志愿服务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网格员收集居民需求,整理购药清单,次日购药队到各大药店购买急需药品,网格员送药上门。

“目前小区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井然有序,基本满足了居民的要求。”王学丽欣慰地说,已经闯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现在,东亭社区已被评为无疫社区了。她浅浅地笑着,如释负重,有如一位凯旋的勇士。

(作者:吕友明  杜涓 审核:王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