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片新闻 >> 文章详情
战“疫”中的人大代表(四十二)| 余建平:抗疫不放松、春耕不误时
3月6日上午,汪集街陶咀村瓜蒌基地上,村民陈毕威正抓紧安装基地喷灌设施,为即将栽种瓜秧做准备。从2月29日开始,武汉市人大代表、陶咀村支部书记余建平已开始组织村民有序春耕生产。
3月7日,新洲区公布的第一批无疫情村,汪集街陶咀村赫然在列。前期如何做到管控得当无疫情?现在又如何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硬核”代表余建平是这样做的!
群防群控,村民自觉当起监督员
“余书记,肖元心要去武汉,你快制止一下!”3月2日晚,余建平接到村民打来的监督电话后,迅速联系上肖元心,告知他现在疫情管控的规定,同时也说明了村民的顾虑:现在村里没有发生一例感染,大家希望这个成绩继续保持。余建平的一番话,得到了肖元心的理解。当天,肖元心准备将4000斤鲜鱼送去武汉卖掉,接到余建平的电话后,他让司机把鱼运走,放弃了本人同去的念头。
陶咀村地处汪集街东南端,有11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湾535户,1790人。余建平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制定工作时间表,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人。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做好外地人员劝返工作,重点监控返乡的43人,严格落实“四包一”要求和“两测温、两报告”制度。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且复杂,仅凭村委会的力量只能望‘疫’兴叹!”余建平说,加大宣传,让村民配合理解支持才是关键。为此,陶咀村抓住疫情防控初期的关键时刻,采取上门劝、沿路转、相互看的方法,让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人心,形成群防群控氛围。
1月23日,一位年龄较大的村民家中桌椅餐具已摆好,准备邀约亲属吃年饭,余建平知道情况后,迅速上门阻止,招致老人的强烈反对。余建平反复跟他解释,讲明聚餐聚会带来病毒传播的危害,最终得到老人的认可。这次事件后,也警醒了其他的村民,从那天开始,村里就没有一家聚集吃年饭、喝年酒。
春节,是村民相互拜年的高峰期,余建平带领村委会一班人,从早到晚在村里各条里弄小巷巡查,遇到出门的村民就予以劝退。村妇女主任陶腊珍说,现在,村里的小孩在家门口玩,只要看到余书记来了,马上跑回家里关上门!
“村民一有违反防控规定聚集的倾向,马上有人给我打电话报告。”余建平说,宣传到了位、村民防控意识强了,就知道相互监督约束。防控到现在,全村无一例抹牌、聚会、聚餐、串门的现象发生。
村湾封闭管理之后,村里只留了一个进出的路口,漆学伟、高恩、漆仲国等年轻人主动成立志愿队,24小时值守在路口,对过往车辆消毒,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测温,一项也不马虎、一人也不放过,确保“尽量不入村、入村则无疫”。由于长时间在户外,大家的脸上,口罩覆盖和暴露在外的部分,呈现出泾渭分明的黑白两色。
买菜购药,村会议室成了小超市
“高主任,我要买一提肉。”在陶咀村村村部会议室,村民谭振华递给村委会委员高铭100元钱,拿走了3斤多的一份肉。
在汪集街陶咀村村委会会议室内,圆形的会议桌上,满满当当摆满了猪肉、豆制品、蔬菜和药品等村民必需的生活用品,俨然一个小超市。村委会委员高铭说,自从正月初五以后,村民们逐渐有了一些生活需求,他就当起了村民的代购员。每天下午统计村民的需求,第二天上午全部去集镇买回来。村民肖开群说,她的老伴有70多岁,患有帕金森综合症,村里已经帮他们买了两回药。前一次是妇女主任陶腊珍送到她家的,今天不想再麻烦村里,自己就早早来村里等着拿回去。
余建平说,时间长了,基本知道村里每天的物资需求量。“不管有没有登记的,每天一早,高铭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去街上采买。”肉、蛋、蔬菜、豆制品……高铭让店主一份一份装好,标好价钱,回来摆到会议桌上,村民随时来随时可以买。不到中午,这些“货品”差不多就全卖完了。“也有超出计划的情况。”高铭说,有时临到中午饭前,有村民拿着煤气坛到村部,让他帮忙去灌煤气,他也得马上去跑一趟。“自己麻烦一点不算什么,村民能安心在家里就好!”
在防控工作当中,村委会一直惦记着村里的特殊困难群体。大年三十那天,余建平自费为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特困家庭人员每人发放慰问金100元。之后,又时常上门去探望。村里精准扶贫户朱细玉说,余书记时常来看她,给她送口罩、送菜、送鸡蛋,现在家里什么都不缺。
春耕生产,40余万尾鱼苗下了水
3月5日下午是个大晴天,陶咀村716亩冬闲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10余位戴着口罩的村民,每人推着一台小型翻耕机在田里忙碌,当天就完成了全村90%的农田翻耕,准备种上早稻等作物。
从2月29日开始,陶咀村按照上级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村委会委员肖建兵说,根据村民的需要,他们迅速联系相关供货商,帮村民买回5吨土豆种、2000斤黄豆种,以及化肥300多吨。
陶咀村水面面积有1700亩,村里的养鱼户很多。当前,正是投放鱼苗的关键时刻,村里马上帮大家联系购买15万尾草鱼苗、20万尾白鲢苗、5万尾花鲢苗和3万尾鲤鱼苗,3月5日之前,40多万尾鱼苗全部投放下水。同时,村里还帮大家购回鱼饲料100多吨。“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不抓紧,误了季节耽误的是一年。”村民肖春秋推着农用车去给鱼塘下肥,他说:“国家有困难,我们帮不上什么忙,尽量做好自己的事,也算作点贡献吧!”
为了防止聚集,村委会统一购回生产物资后,每隔半小时通知一户村民来领取。生产期间,村民每天体温“两测两报告”,丝毫也没有放松。下地干活,也都自觉戴上口罩,尽量隔开距离不扎堆。
村里的137亩瓜蒌基地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基地上堆满了等待安装的喷灌设施。余建平介绍,这片基地,去年流转给了龙盛园农业合作社,按照季节,要在4月份将瓜秧全部种下。武汉华侨园林公司的10多名员工,正抓紧赶工期,确保在3月底将设施全部安装完毕。
村口卡得紧,村内秩序井然有活力。余建平说,村里的农业生产态势恢复较好,老百姓都很高兴。村委会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在保持无疫情的基础上,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来源:新洲区人大常委会)